王鏊
注释: 王成宪来自昆山来给我祝贺七十岁的寿诞,当时我已七十八岁了。回忆京城诗社中的人,只有我和您还在。我感慨刘禹锡的诗句,因此写了四首《追和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第四首诗: 欲唱凉州调未真,米嘉荣后更何人? 只今才俊休相笑,曾是文庄席上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为友人庆祝八十大寿时所创作的。诗人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曾与刘禹锡等人同游京师,共赏花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如今
徐太夫人挽词 自昔勋名地,其来岂偶然。 天将开尔后,地必赖乎前。 燮理归元宰,丹青忆象贤。 封君今不作,内则古谁肩。 玉润光韬璞,珠辉朗在渊。 梅仙隐当市,冀缺馌归田。 桃李阴方茂,蘋蘩荐孔虔。 业贫春务早,劝读夜镫悬。 豹隐文常炳,鸡鸣戒独先。 壁经曾口授,奥义有心传。 方绩朝文伯,遗文泣马迁。 国风诗第一,曲礼目三千。 振迅当云路,胚胎自木天。 两朝资亮弼,四海入陶甄。 籯岂须金贻
《十三绝句 其六》是明代文学家王鏊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自卑自伤的方式,表现了诗人怀才见弃的悲愤深沉感情。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名臣、文学家,曾于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后成为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期历任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年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相国移家江水湄,金山望幸已多时。 太平金镜无由进,愿得回銮一顾之。 诗句释义与赏析 相国移家江水湄 释义: 描述的是相国的住所已经迁移到了江边,暗示着某种政治或权力的变动。 金山望幸已多时 释义: 金山是一处风景名胜,此处用金山来象征朝廷或皇权的关注。"望幸"则表达了期盼皇帝亲临之意。 太平金镜无由进 释义: 这里的“太平”指的是国家安定、政治清明的景象;而“金镜”通常指代镜子
石田学蒙泉阁老画葡萄 虬髯诘屈干鳞皴,二老含毫斗出新。 试看山亭秋雨里,不知若个得渠真。 注释: 石田学蒙泉阁老画葡萄:石田学习蒙泉阁老的画风,画了一幅葡萄。 虬髯诘屈干鳞皴,二老含毫斗出新。 虬髯诘屈干鳞皴,二老含毫斗出新:用“虬髯”来指代画家(蒙泉阁老),形容他画的葡萄线条曲折、有力,仿佛是虬髯一样。干鳞皴,即用笔勾勒出葡萄皮上的皱褶,使葡萄看起来更加逼真。二老含毫斗出新
徐詹端寿词 神祉储南岳,文昌丽北辰。 贞元符圣世,间气出贤人。 燕市先招骏,徐家旧产麟。 官曹怜我并,德业许谁亲。 自惜无双士,同为不二臣。 性嫌长孺戆,文许仲舒纯。 几共承前席,常容接后尘。 交情今鲍叔,家世古杨椿。 已谓才无敌,仍知德有邻。 看君心不展,诲我语尤谆。 醉自忘公瑾,风如坐伯淳。 犀通鸡自骇,鱼目俗空珍。 故业荆溪上,新恩少海垠。 良金真有价,白璧岂无因。 每愧齐东士,常叨席上宾
王成宪府博自昆山来为予七十寿成宪时年七十八矣追数京师诗社中人惟予两人在者感刘禹锡诗因成四首其一。 诗句释义如下: 当年我在宫廷之中与众多才华横溢的人共同交流,每天吟诵诗歌,把酒杯高高举起。如今四十年的光阴流逝,又有谁能像我们一样还在?白发苍苍的我们相互凝视,仿佛看到了邹枚这样的人物。 赏析: 此诗以“追数京师诗社中人”作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诗中“四十年间谁复在”
十三绝句 其五 天子临江渡六军,长江无浪天无云。 笑杀当年魏文帝,武夫空复有千群。 注释译文: - 天子:皇帝。 - 六军:指皇家卫队,六军是古代对军队的统称,这里特指南方的军队。 - 笑杀当年魏文帝:指魏文帝曹操,他曾经嘲笑孙权和刘备都是庸才,无法与自己相提并论。 - 武夫:武士或武将。 - 空复:白白地、徒然地。 - 千群:成千上万的部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行为和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诗意,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进行赏析。 五色菊其一 前身那复是江蓠,白白红红忽满枝。 恐是韩郎工幻化,赚教陶令醉东篱。 “五色菊”是《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是一首民歌,以卷耳喻君子的美德,诗人借咏菊来比喻贤臣,抒发了对贤臣的赞美之情。 前身那复是江蓠:我从前并不是江蓠,如今却像江蓠一样地开满了花朵。江蓠,即白芷。一种香草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古代诗词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品读诗句,准确把握诗意,然后把握诗人的情感,最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当年医国更何人”,当年:从前;医国:治理国家;更何人:还有谁能?“阊阖传宣入对频”,阊阖:传说中的天门;传宣:传达;入对:进见皇帝;频:频繁。钱汝砺曾经多次在皇帝面前进言,受到重用。 “何事帝心多简在,家传佐使与君臣”,简: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