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诗句解析 1. 第一句:四海文章伯,三朝侍从臣。 - 关键词:四海、文章伯、三朝、侍从臣 - 释义:在四海之内,我被尊称为文章的领袖;在朝为官三朝,我一直担任侍从大臣。 - 分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不同领域内的成就和角色的高度自豪感,强调了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政治责任感。 2. 第二句:世方迟至理,天遽夺斯人。 - 关键词:世方、迟至、天遽、夺、斯人 - 释义
【注释】 即事:眼前之事。霏霏:细雨纷飞的样子。天意阴晴两不期,人事炎凉遽如许。遽如许,黄叶秋林蝉独语。 译文 忽然间天晴,忽然间下雨,细雨纷纷洗去了残留的暑气。 天意是阴是晴,无法预测,人事的变迁也是突然而来,让人措手不及。 措手不及,秋天里树叶凋零,树林里的蝉儿在独自鸣叫。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描述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感受。首句"忽而晴,忽而雨"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最后附上赏析。 诗句 1. 薰风长日庭院深,有人危坐弦鸣琴。 - 注释:薰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庭院深深。有人在庭院中坐着,弹奏着琴。 2. 悽其始作履霜操,划然忽造崩山音。 - 注释:凄楚的是他第一次弹奏《履霜》这样的曲子;突然之间,他的琴声如同崩山一样震撼。 3. 大弦春温小廉折,大小廉温无间歇。 - 注释:大弦温暖,小弦则显得寒冷
诗句:当时月出东海头,我居燕南子苏州。 译文:当时的月亮从东海升起,我住在燕南的苏州。 注释:东海(指月亮),燕南、苏州(分别指诗人居住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以月亮为引子,通过描绘明月从东海升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当时月出东海头”,通过对比东海与故乡的距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而颔联“我居燕南子苏州”,则直接点明诗人自己的身份和地理位置
【注释】 1. 天将雨:天空要下雨了。 2. 云出山:云从山上出来。 3. 平原草树杳莫分:平原的草和树木模糊不清,难以分辨。 4. 须臾:一会儿。 5. 吞欲入:象口一样,吞进。 6. 映空明灭疑有无:云在天空中,时明时暗,好像有也好象没有。 7. 先后高低:先后顺序,高低起伏。 8. 想当画史欲画时:我想成为画家,想要画它。 9. 磅礴(bó gǔ)含章:云气汹涌,气势磅礴。 10. 玄云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风飘飘,绶若若,游子东归乐复乐。(第一联) 风在吹动,衣带飘扬,游子的心中充满了快乐。这里的“飘飘”形容衣带随风飘荡的样子,“绶若若”则是形容衣带随着风吹动的样子。这句诗描绘出诗人内心的轻松愉悦,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即将离开故土的不舍之情。 桃花流水思天台,季父有书夜到来。(第二联)
诗句逐句释义及译文 1. “妾命薄,妾命薄,妾命自薄君不恶。” - 解释:我的命很薄,但我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 注释:这反映了她对自己的境遇和命运的认识,即使处境艰难,也不怨天尤人。 2. “玉颜自昔误主恩,得奉馀光侍帷幄。” - 解释:我的美丽容颜曾使君王误信了爱情,现在只能在一旁伺候他。 - 注释:这里的“玉颜”比喻她的美貌,而“误主恩”则指她在感情上对君王的盲目信任。 3.
诗句解析 1 天风泛弦 - 这个句子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即天上的风拂过琴弦。这里的“天风”指的是自然界的风,“泛弦”则是指风带动琴弦产生声音。 2. 弦自鸣 - “自鸣”意味着琴弦本身会发出声音,这是由于风的作用使得琴弦振动产生了共鸣。 3. 案间云影波纹惊 - 这个描述可能是在描绘一个场景,即当风吹动室内的云彩和水波时,它们在桌子上的影子或波纹被惊扰,仿佛有无形的乐音在空气中回荡。 4.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远山隐隐半欲没,近山巍巍高独出。:远处的山隐约地似乎快要隐没,而近处的山峰却是高耸、突出。 - 注释:这里的“隐隐”形容山的轮廓在雾气中模糊不清,“高”强调了山的高度和突出性。 -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远近山的形态,展现了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朦胧美。 - 近山远山出没间,雾敛烟霏两明灭。:在近山和远山的交界处,云雾消散,烟雾弥漫,两者呈现出忽明忽暗的变化。
【注释】 空山:空空的山。 土牛:耕田时用的犁具,形似小牛,用泥土做成。 报道:告知。 春来:春天来临。 梅花梢:梅花的枝条末梢。 赏析: 《立春》是唐代诗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农村景象。全诗以“立春”为线索,从城东郊写起,写到空山、土牛,再从土牛写到报春的使者——报春花,最后由报春花写到报春使者所到之处——梅花,将城东郊的景象和报春花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