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雨,山出云,平原草树杳莫分。
须臾云吐近山出,远岫婪酣吞欲入。
映空明灭疑有无,先后高低殊戢戢。
想当画史欲画时,磅礴含章几回立。
忽然纸上玄云翻,雨脚旋来风势急。
至今蔚荟吹不散,白昼高堂空翠湿。
雷声虺虺天冥冥,山前不见行人行。
鹧鸪啼断山雨歇,石桥小濑湔湔鸣。
丛林屋角参差倚,落红满庭人未起。
凭谁说与顾虎头,写置幼舆岩石里。
【注释】
- 天将雨:天空要下雨了。
- 云出山:云从山上出来。
- 平原草树杳莫分:平原的草和树木模糊不清,难以分辨。
- 须臾:一会儿。
- 吞欲入:象口一样,吞进。
- 映空明灭疑有无:云在天空中,时明时暗,好像有也好象没有。
- 先后高低:先后顺序,高低起伏。
- 想当画史欲画时:我想成为画家,想要画它。
- 磅礴(bó gǔ)含章:云气汹涌,气势磅礴。
- 玄云翻:黑云翻卷。
- 雨脚旋来风势急:雨点很快地落下,风势更猛。
- 至今蔚荟吹不散:直到如今,风吹不散那茂盛的草木。
- 雷声虺(huǐ)虺天冥冥:雷声隆隆,天地一片昏暗。
- 山前不见行人行:山前看不见有人行走。
- 鹧鸪啼断山雨歇:鹧鸪啼叫,山雨停了。
- 石桥小濑湔湔鸣:石桥下的小溪潺潺流淌。
- 丛林屋角参差倚:树林房屋参差不齐地倾斜倚靠着。
- 落红满庭人未起:庭院里到处都是落花,没有人起床。
- 凭谁说与顾虎头:凭谁说给顾恺之听。
- 写置幼舆岩石里:把它画成石头上。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雨前的景色。全诗共二十句,每四句为一组,第一组写天将下雨之前的景象;第二组写雨前乌云密布的情景;第三组写雨前天空明灭不定、云烟缭绕的情景;第四组写雨前山谷间回荡着雷声;第五组写雨后山林景色;最后两句写雨过天晴,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天将雨,山出云”二句,描写天气将变而云气升腾,雨意已显。这一句是全诗的第一层。
“须臾云吐近山出,远岫(xiù)呌酣(yín)吞欲入”二句,写近处的云气吐出,露出山头,远处的群山云雾滚滚,似乎就要吞噬一切进入山内。这一句是第二层。
“映空明灭疑有无”二句,写云气在空中闪烁,忽而出现又忽而消失,使人感到它像是有还是没有。这几句描写的是云气变幻无常,给人以迷惘的感觉,是第三层。
“先后来高戢戢”二句,写云气层层叠叠,高低交错,使整个天空显得十分拥挤。这二句描写的是云层的密集,给人造成压抑之感,是第四层。
“想当画史欲画时”二句,写作者想作一幅云气的画来表现这种景象。这二句描写的是一种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是第五层。“磅礴”二句,写云气如海,气势磅礴。这是全诗的高潮,是第六层。
“忽然纸上玄云翻”二句,写一阵大风突然刮过,云气翻滚起来,雨点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这二句描写的是风雨来临的瞬间情景,是第七层。
“至今蔚荟吹不散”二句,写风吹不散茂密的草木,说明大雨已经下了很长时间。这是第八层。
“雷声虺(huǐ)虺天冥冥”二句,写雷声隆隆作响,天色一片昏黑。这句是第九层。
“山前不见行人行”二句,写大雨把山前的一切景物都遮盖住了,连人的身影也看不清了。这是第十层。
“鹧鸪啼断山雨歇”二句,写鹧鸪叫声断了,山雨才停歇下来。这是第十一层。
“石桥小濑湔湔鸣”二句,写雨后石桥上小溪潺潺流个不停。这是第十二层。
“丛林屋角参差倚”二句,写树林房屋倾斜倚靠得参差不齐。这是第十三层。
“落红满庭人未起”二句,写庭院里到处都是落花,无人起床打扫。这是第十四层。
“凭谁说与顾虎头”二句,写这首诗应当是向顾恺之请教,把它画成一块石头上。这是第十五层。
整首诗写得很有气势,笔触雄健有力,色彩绚丽多姿。尤其是用字造境,生动逼真。诗中以云、雨、雷、风等自然景象为画面主体,用浓墨重彩加以刻画,表现出一种雄奇壮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