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
信阳道中即事 云中忽吠鸣,岂是刘安宅。 近者爨烟青,人家枕山脊。 译文: 在云中突然响起了狗的叫声,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刘安家吗? 近来炊烟袅袅升起,那人家就睡在山的脊上。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句“云中忽吠鸣”以云中的狗叫声为引子,引出下文的猜测与想象。接下来“岂是刘安宅”,则进一步发挥想象空间,将刘安家的神秘氛围推向高潮。 诗人并未就此止步
【注释】仆夫:随从的人。顾且:回头看看。於菟(yútú):一种野兽,形似虎,毛黄褐色。啼:叫。林薮:山林。巉岩:形容山高险峻。流泉:指山涧的溪水。挟(xié):夹着。吼:象声词,形容水流声大。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山中景色图:山高路险,有野兽在山中鸣叫。诗人通过“顾且惊”三字,表现出他看到这种情景时吃惊的心情,而野兽“啼”的叫声又增添了几分惊险的气氛,从而突出了山中的幽静和险恶。 前两句是说
饮小修所携惠泉 竹里自烧铛,清烟淡林月。 一饮洗烦嚣,再饮沁毛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品茗的诗。全诗语言平白如话,意境清新脱俗。前两句写烹茶环境之优美,第三、四句写烹茶过程之惬意。整首诗构思新颖别致,用词简洁通俗,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过郾城:经过郾城。大娘:指公孙大娘,唐开元年间“剑器行”的作者。舞剑诗:即《剑器行》。李娘:即李龟年。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路过郾城时读《剑器行》有感而作,表达了他对公孙大娘及其弟子们的崇敬之情。全诗用典精当,意蕴丰富。 一落书生口:指诗人自己。落,落下。口,口中,比喻为诗文。 魂香不计年:指公孙大娘舞剑之姿如仙,让人神往。魂香,指其舞蹈之美,令人心驰神往
注释:青石桥,青色的石头铺成的桥梁横跨在溪水中。凫(fú):野鸭;青点水心:像青色斑点一样映衬在水面上。云白杜山口:云雾缭绕的山峰口。借问:请问。还知:知道。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小诗,描写了一幅清新幽美的山间景色。前两句是写景,后一句是抒情。诗人通过对这幽静的山居景色描绘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韵味,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解析】 “山下无人踪”意思是山下没有人迹,“山上无鸟语”是说山上没有鸟鸣声。“惟馀一片云”中的“惟”是只有的意思,“余”是留下、存留着的意思。“一片云”,指诗人留下的脚印。“见我来游此”意思是我来了,就看见我留下了脚印。这是写自己来到这个地方,看到了他来过的痕迹。诗人在信阳道中即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译文: 山脚下不见一个人影,山上听不到鸟鸣声。 只有一片云还留有我的足迹
【注释】 数卷陈言逐字新:指读了许多旧诗,但每首诗的字句都新颖。 家家椟玉谁知赝:比喻许多读书人只知追求名利,却不知真正的价值。 处处描龙总忌真:指许多写文章的人喜欢用夸张、渲染等手法,却不知这种写法容易失去真实感。 再舍肉鲸居易句,重捐金铸浪仙身:指杜甫曾写过《秋兴八首》组诗,其中有“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句子。这里指的是杜甫的诗句被后人模仿或抄袭,但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诗句注释】: 1. 看华严经:《华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里指阅读或研究这部佛经。检点头颅只自怜:指一个人独自在思考、反省自己,感叹年华易逝。 2. 双轮相逼入颓龄:比喻岁月无情,像车轮一样不停地推动着人前进。颓龄,指衰老的年纪。 3. 销除蜗角千生业:指放弃那些琐碎繁杂的事物,不再为小事烦恼。消,去掉;蜗角,蜗牛的触角,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生业,指生活中的琐事。 4.
过黄粱梦三首 共道梦非真,谁知醒复伪。 飞升羡吕公,亦是梦中事。 注释:共道梦非真,谁知醒复伪。飞升羡吕公,亦是梦中事。共道:大家都说。梦非真:梦不是真的。谁知醒复伪:谁知道醒来后又是虚假的。飞升:飞升成仙。羡慕:仰慕、向往。吕公:吕洞宾,传说中的仙人。 赏析: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虚幻的观念。诗人感叹人生如梦,醒来后又发现一切皆为虚假,这种对人生虚幻性的认识
【注释】 巉岩:陡峭的山崖。畛畦:田间地头,泛指农田。通:相通。小径:小路。即此:指眼前的桃源。问津:打听渡口。者: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行经信阳道中,偶遇一处美丽的田园风光,触景生情之作。首句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次句写出了诗人在这片风景中的感受,他感叹于眼前的美景;三句则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世外桃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因美景而引发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