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青点水心,云白杜山口。
借问山中人,还知此乐否。
注释:青石桥,青色的石头铺成的桥梁横跨在溪水中。凫(fú):野鸭;青点水心:像青色斑点一样映衬在水面上。云白杜山口:云雾缭绕的山峰口。借问:请问。还知:知道。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小诗,描写了一幅清新幽美的山间景色。前两句是写景,后一句是抒情。诗人通过对这幽静的山居景色描绘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韵味,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凫青点水心,云白杜山口。
借问山中人,还知此乐否。
注释:青石桥,青色的石头铺成的桥梁横跨在溪水中。凫(fú):野鸭;青点水心:像青色斑点一样映衬在水面上。云白杜山口:云雾缭绕的山峰口。借问:请问。还知:知道。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小诗,描写了一幅清新幽美的山间景色。前两句是写景,后一句是抒情。诗人通过对这幽静的山居景色描绘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韵味,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看竹淇园好,况逢地主留”,这是诗人被邀赴宴的欣喜之情。淇县,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古称淇阴。蒋令是作者的朋友。诗人在淇园观赏了美丽的竹子之后,又应邀赴宴。诗人对这次宴会充满了期待。他想到自己与主人都是当年科举的同榜进士,如今主人盛情邀请,他当然要欣然前往。“地主”一词也暗含了作者当时的心态。 “人今同蒋翊,兴欲胜王猷
飞锡今初返,经年半在吴。 已无寿者相,不厌少年俱。 岁月看山尽,云霞见海隅。 东南名下士,一一过逢无? 译文: 我刚刚回到了家乡,已经度过了半年的时光。 身边没有长寿的人陪伴,但是并不讨厌年轻的人。 岁月流逝,山峦逐渐消逝,云霞映照着大海的边际。 我在东南地区有许多才华出众的朋友,他们一个个都曾来过这里与我相遇。 赏析: 这首诗是袁宗道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情。他在诗中提到了“飞锡”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第一句:“春来任索居,青草上庭除。” 解析: - “春来”:表示春天的到来。这里强调了时间是春季,为后续的叙述营造了一个清新宜人的背景环境。 - “任索居”:意为随意居住。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接受和适应,或者是对现状的一种无奈妥协。 - “青草上庭除”:描述了庭院中生长的青草,以及它们在阳光照射下的景象。这反映了一种生机勃勃、自然和谐的画面。 2. 第二句
马上起忆石浦山房 此时石浦月,应上远帆楼。 竹里罗棋局,篱边费酒筹。 幽情落梦境,良夜踏荒丘。 检点秋来事,闲忙可自由。 【注释】 1. 马上起:从马背上站起来。 2. 石浦: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 3. 月:指月亮。 4. 应:应该。 5. 远帆楼:远处的帆船上挂着的楼。 6. 竹里:竹林深处。 7. 罗棋局:摆放棋盘。 8. 篱边:篱笆旁边。 9. 费酒筹:用酒筹子喝酒。 10.
初晴即事(其三) 竹里乌皮几,山中白板扉。 家贫酒不乏,诗拙貌能肥。 鸟怪人声去,云兼日气飞。 墙东那用避,名姓本知稀。 注释: 1. 竹里乌皮几:描述一个在竹林中的小屋子,其中摆放着黑色的木制桌子,这是诗人居住的地方。 2. 山中白板扉:指一扇白色的木门,可能因为常年被山风吹拂而显得有些陈旧和朴素。 3. 家贫酒不乏:虽然家境贫寒,但酒却并不缺乏,意味着诗人尽管生活清苦
【注释】 晨风:早晨的风。檐:屋檐。报新晴:报告晴天的消息。启:打开。花户:指门窗。收雨后清:收回雨后的清新空气。沈烟:指烟灰。棐几:用木制的方凳。竹色:竹的颜色。上:覆盖、罩上。楸枰:楸树的棋盘,楸枰即楸子,古代一种棋子。斜川:指苏轼,字子瞻,眉州人,曾任眉州知州、青神县主簿,因在青神有别墅叫“斜川”,故称苏轼为东坡居士。自识:自然认识。虚名:空名(无用之名)。总争:都不要争。 【译文】 清晨
寄无念 其二 最苦天涯去,玄言稀赏音。 相逢谈果报,同事见悲心。 枯峭人难合,清羸病易侵。 空谈有长者,相对好开襟。 注释: - 最苦天涯去: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远走天涯。 - 玄言:道家、佛家的深奥言辞或理论。 - 稀赏音:很少得到欣赏和认可。 - 相逢谈果报:相遇时谈论因果报应。 - 同事见悲心:共同工作的人看到悲伤的心情。 - 枯峭:形容山势险峻,草木稀少。 - 清羸:形容身体瘦弱。 -
【注释】 散发:解开衣带,表示轻松。轩:古代建筑中供人登高望远的敞厅。萧条:冷落、荒凉。掩:遮。病嫌:因疾病而感到厌恶。风力劲:风大有力。静爱:喜欢。喧:声音大。饥鹤:饥饿的野鹤。巡:巡视、行走。稚麛(xiǎo zhōu):幼小的鹌鹑。抵:触到。竹藩:竹篱。清言:清静的谈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雨景的小诗,写景细致入微。 首联“散发向南轩,萧条昼掩门”,诗人披散着发髻,站在向南的廊轩里
日日幽斋里,残书只自摊。 注释:每天在书房中度过,把残破的书本摊开。 译文:每天在书房中度过,把残破的书本随意地摊开放。 筋骸谢客便,乡土定交难。 注释:身体疲惫需要休息,与故乡的人交朋友很难。 译文:身体疲惫需要休息,与故乡的人交朋友很难。 湿酿苔衣厚,寒攻练袷单。 注释:潮湿的环境使得苔藓生长得厚厚的,寒冷的天气使穿着单薄的衣服难以御寒。 译文:潮湿的环境使得苔藓生长得厚厚的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绿萝兼翠筱,白袷称乌巾。 - 注释:绿萝(一种常绿植物)和翠筱(竹子的一种),穿着白色的衣服,像乌鸦的头巾一样。 - 译文:绿萝和翠竹相伴,我穿着白衫如乌鸦般庄重。 2. 久湿愁侵骨,新晴喜见人。 - 注释:长时间潮湿让我感到忧愁浸透心扉,新的晴天让人心情愉快并见到亲人。 - 译文:长时间的潮湿让心情变得郁闷,而晴朗的日子使人愉悦,能见到亲朋好友。 3. 天高纵乌翮
【注释】 青石桥:指石桥。 生细波:水波荡漾的样子。 凉风还暂至:凉爽的风暂时吹来。 金斗熨纤罗:金斗(熨斗)熨平了细丝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以“青石桥边水”为题,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水乡风景图。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 首句“青石桥”,点出了诗中的景物和地点——青石桥。青石桥是江南水乡常见的桥梁,它古朴、典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的“青石桥”并不是实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解读诗句,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此诗为写景抒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向往之愿。“雪”字点明季节和环境;“学”,表示学习、效法;“嵯峨山”,指高峻的山峰;“霮䨴云”,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云白”与“山色青”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案】
【注释】 信阳道中即事:在信阳路上,看到山峦重叠的景色。即事,见眼前景物而作诗。桥上,指信阳路上的桥梁。 崚崚,高峻。 差,通“嗟”,感慨的意思。 奈,无奈。 伤,使动,使人感到痛苦。 驭者,驾车的人。趾,同“址”,足,脚。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信阳路途中所见到的山峦重叠之景。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桥上山崚崚”,写登山之难。“崚崚”,形容山的连绵高峻之势。这一句是说
【解析】 此为一首题画诗,是作者游览惠泉时所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诗人到惠泉的经过,后两句写自己饮酒作画的情景。第一句“饮小修所携惠泉”,是说诗人携带惠泉水来到小修那里,小修是作者的朋友,也是一位擅长书画的人。第二句“昔逢惠山人,曾言惠山好”。“惠山”,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以产茶著名。相传晋代僧人慧理在此开山建寺,因而得名。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惠山为天下第三。诗人用一“逢”字
饮小修所携惠泉 竹里自烧铛,清烟淡林月。 一饮洗烦嚣,再饮沁毛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品茗的诗。全诗语言平白如话,意境清新脱俗。前两句写烹茶环境之优美,第三、四句写烹茶过程之惬意。整首诗构思新颖别致,用词简洁通俗,给人以美的享受
【赏析】 惠泉,即今安徽歙县的黄山温泉。惠泉之水,清冽甘美,故名“惠泉”。《太平寰宇记》载:“黄山温泉出山南石穴中,水味至冷。”惠泉在山上,故名“山泉”,亦称“山乳”。 饮小修所携惠泉 此句点题,说明诗人饮的是惠泉水。小修是诗人友人,从诗中看,小修也爱饮山泉。 泻以青玉碗,泠泠色凝碧 青玉碗,指用青玉制成的碗。唐代盛行青瓷,青瓷色泽青翠,光洁润泽,为上品,故有“青瓷”之称。 泠泠(l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