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
注释: 两岸芙蓉:形容江水宽阔,两岸的芙蓉盛开,景色十分秀丽。南垞与北垞:指江边的两个小山丘。岸远渺难即:岸上的距离很远,难以立即看到。此处好行舟:这里是船只的好去处。面面芙蓉色:指两岸的芙蓉花颜色鲜艳。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首句"两岸芙蓉",生动地描绘了江边芙蓉盛开的美丽景象。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这种美景进行了进一步的描绘和渲染,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注释】 青石桥:指石桥。 生细波:水波荡漾的样子。 凉风还暂至:凉爽的风暂时吹来。 金斗熨纤罗:金斗(熨斗)熨平了细丝罗。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以“青石桥边水”为题,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水乡风景图。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 首句“青石桥”,点出了诗中的景物和地点——青石桥。青石桥是江南水乡常见的桥梁,它古朴、典雅,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的“青石桥”并不是实指
【赏析】 惠泉,即今安徽歙县的黄山温泉。惠泉之水,清冽甘美,故名“惠泉”。《太平寰宇记》载:“黄山温泉出山南石穴中,水味至冷。”惠泉在山上,故名“山泉”,亦称“山乳”。 饮小修所携惠泉 此句点题,说明诗人饮的是惠泉水。小修是诗人友人,从诗中看,小修也爱饮山泉。 泻以青玉碗,泠泠色凝碧 青玉碗,指用青玉制成的碗。唐代盛行青瓷,青瓷色泽青翠,光洁润泽,为上品,故有“青瓷”之称。 泠泠(líng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诗句在诗中的作用和所蕴含的情感,体会诗歌意境和主旨。 题干要求“饮小修所携惠泉”,是这首诗的题目,也是全诗的线索,据此理解全诗的内容。 第二句:“可怜白头人”,这是全诗的开头。诗人以“白头人”来写自己,突出了诗人的年老
【注释】仙人洞,指神仙居住的洞府。 译文: 在仙人住过的洞府,有一只小船被风牵走。 在山中阻住了渔郎的船桨。 谁能认识这个洞穴?它就在尘世间的路途上。 赏析: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仙人洞的感慨和向往。首句“风牵弱水船,山阻渔郎棹”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风轻轻地吹动着船只,山峦挡住了渔郎的船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自然的美景与人的心境相互映衬,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注释】高斋:指书房。吾伊:诗人自号,意为“我的伊”。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借猿声以喻己志。 前两句是说万猿书屋的书房没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后两句是说书房内放有琴和书,还有作者自号为“吾伊”的字幅。 万猿书屋的主人,喜欢读书,善于弹琴,他常常在幽静的书房中,一边品茗赏月,一边吟诵着优美的诗句,陶醉在那优美的艺术境界之中。他的琴声悠扬动听,他的歌声清脆悦耳,他读的书篇优美动人。他时而吟诵《诗经》
【注释】 信阳道中即事:在信阳路上,看到山峦重叠的景色。即事,见眼前景物而作诗。桥上,指信阳路上的桥梁。 崚崚,高峻。 差,通“嗟”,感慨的意思。 奈,无奈。 伤,使动,使人感到痛苦。 驭者,驾车的人。趾,同“址”,足,脚。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信阳路途中所见到的山峦重叠之景。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桥上山崚崚”,写登山之难。“崚崚”,形容山的连绵高峻之势。这一句是说
【解析】 此为一首题画诗,是作者游览惠泉时所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诗人到惠泉的经过,后两句写自己饮酒作画的情景。第一句“饮小修所携惠泉”,是说诗人携带惠泉水来到小修那里,小修是作者的朋友,也是一位擅长书画的人。第二句“昔逢惠山人,曾言惠山好”。“惠山”,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以产茶著名。相传晋代僧人慧理在此开山建寺,因而得名。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惠山为天下第三。诗人用一“逢”字
注释: 仙人洞:在尘世中生活了一百年,在洞里却只弹了一下手指头的时间。 先人瞬息间:祖先们瞬间之间就看到了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修行者的诗,诗人在尘世中生活了一百年,但在洞里却只用了弹指一挥间的时间。这表明修行者的境界已经达到了超脱尘世的高度,时间对他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他的存在对于先人来说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他却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九次经过这个仙人洞。这反映了诗人对修行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解读诗句,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来分析。此诗为写景抒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向往之愿。“雪”字点明季节和环境;“学”,表示学习、效法;“嵯峨山”,指高峻的山峰;“霮䨴云”,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云白”与“山色青”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