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
有感: 何缘贫病苦相侵,长日抛书卧竹林。 遂有二毛愁揽镜,只因八口重抽簪。 青山岂得兼朱绶,白发由来雕素心。 未有大丹添岁月,不如浊酒任浮沉。 注释: 1. 何缘贫病苦相侵:为什么贫困和疾病会如此困扰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痛苦,以及对命运的感叹。 2. 长日抛书卧竹林:在漫长的日子中,我放下书本,躺在竹林中休息。这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与世隔绝、寻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3.
山寺偶题 汉时城郭梁时寺,日炙风吹秋又春。 六代风流烟暝暝,三分旧恨水潾潾。 阴阳戏剧程生马,爪齿虚浮泡似人。 如此安禅亦剩事,只宜高枕对嶙峋。 注释: 1. 汉时城:指古代的京城。 2. 梁时寺:指梁朝时的佛寺。 3. 日炙风吹:形容寺庙历经风雨和岁月的洗礼。 4. 六代风流:指南朝时期的繁华景象,如谢灵运、沈约等诗人的诗歌作品。 5. 烟暝暝:烟雾弥漫的景象。 6. 三分旧恨
【注释】 ①相宜:适宜。 ②席地:坐在地上,泛指随便坐。双柑:两个橘子,泛指两杯酒。 ③军持:军用器具,这里借指军队。 ④黄衣:指唐代皇帝所穿的袍服,因黄为皇之色,故称。零落:凋落。 ⑤莓苔:青苔。幼妇碑:指墓碑上刻有女子的名字。 ⑥高阳:地名,在今河北高阳县西南。 ⑦酣畅:尽情尽兴。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中描绘了寺院周围的自然景色,抒发作者的感慨和心情。首联写景,二、三联叙事抒情
【注释】 淮:指淮河。杨太史:即杨敬之,字文度,唐代诗人、画家。张九龄的女婿。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时,为中书舍人。安史之乱时,曾从张巡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后被俘至长安,不屈而死。 使淮便道省母:奉命出京到淮地巡视,顺便看望母亲。 玉节东来太史公:杨敬之以御史大夫的身份,奉旨前往淮阳巡察,途中路过扬州。“玉节”是古代官吏所持的一种玉制的指挥符节,这里用来比喻杨敬之的官职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其二·孝廉舅惟学 少年经术兼词学,中岁空门又道家。 服药前身应许逊,博闻宿世定张华。 怀中明月珠堪售,望里神仙路不赊。 只恐凤池须彩笔,难从勾漏问丹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人生经历和学问的感慨。诗的开始,“少年经术兼词学,中岁空门又道家。” 描述了诗人在年轻时就涉猎经史子集等学问,而到了中年后转向佛道二家。接着,“服药前身应许逊,博闻宿世定张华。”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注意重点把握诗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如“拥肿类寒樗”的“拥肿”“类寒樗”等。同时要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思想主旨和情景关系,结合诗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 (1) 拥肿:形容人身体胖大;类寒樗:比喻无用之人。何功滥石渠:指没有功劳却得到高官厚禄,如同石头上长出树木一样不合情理。 (2) 编摩:编辑撰述。中圣误:指自己被错认为圣人。候谒坐禅疏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外大父方伯公 【注释】:南平社,指南平郡的文人墨客。 【赏析】:《元诗选》第一卷中收录了张雨的《南平社六人同集》。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平社与六位诗人相聚时所作。全诗以“风神”开头,赞美他们有壮年的风采、风度和精神,然后以“鹤发丹颜古接䍠”进一步描绘他们的精神风貌;接下来两句写聚会的场景,最后两句表达对聚会后的感慨,并抒发了自己对聚会后可能离去的担心。 风神只似壮龄时,鹤发丹颜古接䍠
注释: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外大父方伯公 —— 南平社是北宋时期文人墨客的雅集,方伯公即方伯之兄,也就是诗中的作者。 懒慢人间惟叔夜,闲居膝下似安仁 —— 叔夜是晋朝名士阮籍,安仁是他的弟弟阮咸。阮籍经常醉酒而归,阮咸常常扶着他回家。这里用他们来比喻自己。 云霄调外沈冥客,花月尊前感慨身 —— 云霄调是高高的云霄上的音乐,沈冥是深沉、沉静的样子。这里指隐居山林。 圃学东陵瓜欲结,家通北渚蕙堪纫 ——
诗句: “身为石室主,闲与道人期。” 译文: 我身为主人家,闲暇之余,常与道门中的修行者相聚。 注释: “石室主”:指家中的石室主人,即家中主持事务的人。“闲与道人期”:表示在空闲时,会与道门中的修行者相约相聚。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家中主人与道门中修行者的相聚,反映了主人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对道教文化的尊崇和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在忙碌的生活之余
【注释】 玉节:指使节的符节。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形容茂盛的样子。禁城:皇帝的宫城,这里指京城。寿伯母:周太史的母亲。东鲁灵光赋:指汉代班固《两都赋》中描写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部分。子墨卿:指西汉东方朔,字曼倩,以诙谐机智著称于世。采烛:指用萤火虫制成的蜡烛,古人用来照明。称觞(chāng shāng):饮酒。谢家:谢安家族。谢家子弟多好文雅,有才艺。青草池塘:指谢安宅第附近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