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邸第旧称雄,玉节东来太史公。
路入吴疆家尚远,客游梁苑赋还工。
云开层岭梅花碧,雨过千林荔子红。
此日张筵宜寿酒,彩衣象服映帘栊。
【注释】
淮:指淮河。杨太史:即杨敬之,字文度,唐代诗人、画家。张九龄的女婿。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时,为中书舍人。安史之乱时,曾从张巡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后被俘至长安,不屈而死。
使淮便道省母:奉命出京到淮地巡视,顺便看望母亲。
玉节东来太史公:杨敬之以御史大夫的身份,奉旨前往淮阳巡察,途中路过扬州。“玉节”是古代官吏所持的一种玉制的指挥符节,这里用来比喻杨敬之的官职。“太史公”是司马迁的尊称,这里用来称赞他的才干和学识。
路入吴疆家尚远:杨敬之来到扬州的路上,经过吴地(即扬州以南地区),但距离母亲所在的淮地还相当远。
客游梁苑赋还工:杨敬之在扬州游览时,写下许多赋诗,这些诗文都写得很有水平。“梁苑”是汉代梁孝王的封地,位于今河南睢水北岸,这里代指扬州。
云开层岭梅花碧,雨过千林荔子红:春天到了,云开雾散,层层山岭上盛开着美丽的梅花。雨水过后,千树荔枝树上挂满了红色的果实。
此日张筵宜寿酒:今天应该摆上宴席,准备一些长寿酒,以示庆祝。“寿酒”是指祝寿用的酒,这里用来形容杨敬之此行的目的。
彩衣象服映帘栊:杨敬之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象牙制的冠帽,这些装饰物在窗帘上显得格外醒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篇写景诗。全诗通过对杨敬之出使淮阳巡察途中所见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杨敬之一路平安的祝愿。
前两句写杨敬之出使淮阳巡察的行程及沿途风光。淮阳,即淮河一带。杨敬之奉旨出京巡察淮阳,途经扬州。“玉节”、“太史”等词语,既形容杨敬之的地位尊贵,又赞扬他的才能出众。“路入吴疆”,点明他已离开中原进入扬州境内。“家尚远”,表明杨敬之离家已经相当遥远了。“云开”、“风静”等词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扬州的美丽风光。
中间两句写杨敬之在扬州游览所见。“云开”三字,描绘出一幅云开雾散,阳光普照的美丽景色。“层岭”、“梅”、“荔”三组词,分别写出了山峦的层次感、梅花的洁白以及荔枝的鲜红,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雨过”二字,则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千林荔子红”一句,不仅写出了荔枝成熟的鲜艳,更暗寓了对杨敬之此次巡察顺利成功的祝愿。
后两句写杨敬之出使淮阳巡察的目的。“此日张筵”,意味着今日要摆下盛大的宴席。“寿酒”一词,既是为了庆祝杨敬之此次出行成功,更是为了祝愿他在此次巡察中能够顺利归来,平安回家。“彩衣象服”,则进一步渲染了杨敬之的尊贵身份。“帘栊”一词,则描绘出了杨敬之家中的华丽景象。这两句既是对杨敬之行目的的直接描写,又是对杨敬之此行成功的美好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杨敬之的赞誉之情,又有对此次巡察成功的祝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