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
雪晨入直 译文: 天将亮的时候,阴云密布,寒气袭来,烛光昏暗不明。 浓重的云层遮蔽了道路,象的影子在雪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我滑倒了就靠在别人身上,衣单被单紧紧束在身上。 人间有这么多的乐事,为何要化书为蠹虫呢? 注释: - 雪晨入直:早晨雪中上班。 - 将曙气阴阴:天色将明,云雾缭绕。 - 寒侵烛焰沈:寒冷侵袭,蜡烛的火焰暗淡。 - 云浓禽路涩:云层浓密,小路崎岖难行。 - 雪厚象踪深
诗句翻译: - 白骨归新土,青山闭旧庐。 - 译文: - “白骨归于新土”:指人们死后被埋葬,骨头回归到土地上。 - “青山闭旧庐”:意味着旧有的居所被青山环抱,不再开放。 - 苔缘题遍壁,蠹满读残书。 - 译文: - “苔藓爬满墙壁”:墙壁上长满了苔藓。 - “蠹虫布满书籍”:书籍因长时间受潮或受虫蛀而损坏不堪。 - 凤老梧桐死,霜寒橘柞疏。 - 译文: - “凤凰已老”:比喻人年迈。
【注释】 1. 宇宙信空阔:宇宙广阔无边,空旷无际。 2. 方外多友生:在世俗之外有很多好朋友。 3. 世情到口厌:世间的人情淡薄到令人感到厌烦。 4. 名障入心轻:名利的障碍进入心灵使人变得轻薄。 5. 月写风枝影:月亮照亮了风吹动的树枝的影子。 6. 人惊夜雀声:夜晚听到鸟叫声让人惊讶。 7. 射堂千亩雪:射堂前有万亩白雪。 8. 乘醉更同行:借着酒意和友人一起行走。 【赏析】
【注释】 小径:小路。独相徉:独自徜徉、漫步。婆娑:形容枝叶随风起舞的样子。木数章:指树木的枝丫。叶稀,邻屋见:树叶稀疏,远处可以看见邻屋的房顶。根老,假山苍:指假山因年久失修显得苍老。贤人:这里指隐士。道士装:穿道士的衣服。看经心向倦,添火静薰香:指读书读到厌倦了就放下书,点上灯静静地薰香。 【赏析】 这是一首写斋中即景的五言绝句。全诗描绘了斋中冬日景象。 首联两句写斋中所见之景:“小径独相徉
【解析】 此诗是作者在夏日斋室中的即兴之作,内容上主要是抒写其闲居无聊、自娱自乐的心境。 前四句为第一联;“调古知音少”一句中,“调”字是动词,意思是“演奏”,这里指弹奏乐器。“知音”,古代指能相互赏识理解的人。这句的意思是:弹奏的乐曲很少有人欣赏,因为世上知音者太少。“行孤起信微”一句中。“行孤”,孤独,独行。“信微”,信义微薄,微小的信誉,指人无大的声望。这句的意思是:我独自一人
【注释】 1. 冬日斋中即事 2. 绳床:用竹篾编织而成的床。 3. 对崚嶒:指石峰重叠,参差不齐的样子。 4. 愁见叩门客:指因寒冷而敲门的客人。 5. 幽如退院僧:指在僻静处隐居修行的僧人,与世俗隔绝。 6. 花藏寻伴鸟:花朵藏匿在寻找伴侣的小鸟之中。 7. 风折罥衣藤:风吹动缠绕在身上的藤蔓。 8. 检点人间事:检查、回顾世间的事情。 9. 疏慵总不能:形容人懒散、疏离世事,无法胜任。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竹窗旁晨起时的即兴之作。首句“竹窗朝受日”描绘了一幅晨曦中的宁静画面,竹子的窗户迎着初升的太阳,阳光透过竹叶洒落在书桌上。次句“棐几对维摩”则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维摩之间的深厚情谊,两人对坐于书桌前,相互交流学问。第三句“怪石僵枯藓”,通过描述怪石的形态和苔藓的生长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第四句“虬松葺老柯”,则通过对虬松的描述,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注释】: 1. 非傲亦非懒:不是骄傲,也不是懒惰。 2. 几月简逢迎:每月都忙于应付各种应酬。 3. 笑语消三伏:在夏天里,人们用笑声来驱赶炎热。 4. 升沉付五行:人的一生有起有落,正如五行相生相克一样自然。 5. 雨加苍藓色:细雨落在青苔上,使青苔更加翠绿。 6. 涛泻绿筠声:瀑布冲刷着翠竹的根部,发出潺潺的声音。 7. 无端传巷语:没有原因地听到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 8. 清耳赖禅鸣
夏日小斋杂兴 尽日掩荆扉,高槐蔽夕晖;剩餐菰米饭,宽著稻畦衣。密室香难烬,幽栏药易肥。不知深谷里,过尽几芳菲。 译文: 整日关闭柴门,高高的槐树遮住夕阳的余晖。吃剩下的饭是菰米做的米饭,宽松地穿着稻田间的衣襟。密室中香味难以消散,花丛旁的篱笆下容易长出药草。不知道山谷深处,经过了多少次春天和夏天。 赏析: 袁宗道的《夏日小斋杂兴》描绘了夏日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小斋生活
【解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七言律诗。诗人在月下偶集小斋,赋诗自娱,其情悠然,其意超然,全诗洋溢着一种清旷闲适的情趣。“偶集翻成乐”四句是说偶然聚在一起,反而成了乐趣;“近窗云片薄”三句是说近窗处有云朵飘过,月光洒满院中,十分美好;“小筑真同隐”两句是说小房子就像隐士居住的地方,我在这里饮酒作诗也很惬意;最后二句则是说不必担心酒会喝完,囊内还有买酒的钱。 【答案】 偶集翻成乐 幽花晚更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