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游大峨山》,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曾闻西蜀境,独有大峨殊。 注释:我曾经听说过西蜀地区的风景名胜,但唯有大峨山最为独特。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大峨山的特别印象和向往之情。西蜀地区以山水秀丽、景色宜人而闻名,而大峨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诗人心中的首选之地。 2. 雪色何年岁,佛光定有无。 注释:大峨山上的雪景何时出现,佛光是否存在又是否有所变化? 赏析
【注释】 斋中独坐:指隐居在书房中。斋,书房的别称。 经旬不出户:已经十几天没有出过门了。 春草闭门深:春天的草长满了门缝里,好像要把门关起来一样。 岂(kǎi)少为欢处:难道是因为少了欢乐的地方才不出来吗? 都无向日心:也没有像往昔那样向往阳光、向往外出的心情。 云根披远画:云层深处仿佛是画家的画笔描绘出的。 竹韵谱新琴:竹子发出的声音就像新的琴声一样美妙动听。 纵处尘嚣内
【注释】 细鸟:小燕子。语:鸣叫。高枝:高处的树枝。幽斋:幽静的书房。事事宜:事情合适。香龛:佛前的供桌。贝典:古代一种货币单位,这里指贝叶。教妻儿:教导家人。施食:供奉食物。檐禽:屋檐下栖息的小鸟。狎:同“狎”,戏弄。玄谭:玄学或深奥的学问。道缘:佛教中的缘分,即与佛法有因缘的关系。庞叟:指庞安时,字安老,北宋文学家。是吾师:我是你的老师。 【赏析】 《偶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绝诗
晴晚编书 注释:在晴朗的傍晚,他坐下来开始整理书籍。 赏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晴日傍晚静坐书桌前,专心致志地整理书籍的场景。通过“晴晚”和“编书”两个关键词,展现了诗人宁静致远、勤学不辍的形象。 蓬茅聊葺宅,寂寞类枯禅。 注释:简陋的茅草小屋暂且修补一下,寂寞得仿佛与枯禅相似。 赏析: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简陋的茅草屋比作枯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
【注释】 怪尔新诗好,居然下里稀。 眉端沧海色,江上白云衣。 鼓楫三湘去,携图五岳归。 能令名利客,一倍宦情微。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两句写景,颔联两句议论,颈联两句议论,尾联两句议论,共八句。 “怪尔新诗好,居然下里稀。”意思是:奇怪你写新诗写得这么好,却很少见有像你这样好的诗人了。“怪”字点明了对新诗的赞赏之情,“居然”二字写出了诗人发现新人的喜悦心情。“下里稀”即“少见”
【注释】 幽栖:隐居生活。荒池,荒芜的池塘。姜芽,姜子牙的后代,这里比喻隐逸者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五言诗。首二句写隐居生活,不追求名利,过着清静恬淡的生活,与世无争。三四句说内心闲适,家务事少,所以才能在仕途上不得意。五六句写自己喜欢这样的隐居生活,而厌恶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最后两句写诗人在空寂的亭子里对酒吟诗,欣赏眼前江面的景色。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高远
《新野道中》是明朝诗人袁宗道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新野道中的经历和感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 诗句原文: 过襄又百里,步步远亲闱。 不谙座沙趣,焉知仕路非。 平原江树断,野店楚音稀。 终作一丘土,何年此道归。 - 译文注释: 1. 过襄又百里:经过襄地又走了一百里。 2. 步步远亲闱:每一步都离家乡的亲人越来越远。 3. 不谙座沙趣:不了解沙滩的乐趣。 4. 焉知仕路非
解析: 诗句释义: 1. 调鸡从自得,相马任群疑 - "调整鸡只,自己感到满足;选拔马匹,任凭众人怀疑":这里指的是诗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管理事物,不受他人意见的影响。 2. 颇似沈冥者,非徒游侠儿 - "很像沉潜于世事的人,不仅仅是游侠":这里诗人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他的志向和理念,不单单是追求名利的游侠。 3. 橐装无锡水,竿牍故人诗 - "携带着装有无锡水的皮囊,拿着朋友赠送的诗卷"
【注释】 陶石篑:指陶渊明。士行:指陶渊明的朋友范孟博。音容:指书信中的声音和容貌。两地:指范孟博和陶渊明分别居住的两地。迢遥:遥远,形容距离遥远。八行书:指书信。评骘:评议、评论。升沉:指仕途的升迁和贬谪。沼鱼:池塘里的鱼。袖书:把书信藏在袖子里。 【译文】 你很久没来信了,我们音容相隔两地。 虽然天各一方,但书信往来不断。 只希望有朝一日能相见,珍重书信,珍重书信! 你的文章被山鸟所赞赏
【解析】 本诗的注释是“西去当三月,谓从四川成都到云南大理(古称西洱河)。南询:向南打听。指由云南经贵州、广西、广东至广州。” 【答案】 译文:西去当三月,南询是几程?将千卷经文带去,佛像以众香而成。翻壁中流紧,摩天叠峭横。往来经险道,何止百馀城。 赏析:这首诗写于公元1054年,是苏轼游峨嵋山时所作。峨眉山,又名神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诗人在游山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