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
这首诗是诗人在途中即兴所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渐江千里忽思亲,五日轻舟抵□□。 渐江:指浙江杭州附近的西湖一带。渐江千里,形容距离遥远。忽思亲:突然想起亲人。五日:五天。轻舟:小船。抵□□:到达目的地。 译文:从浙江杭州出发,一路向西,渐渐远去,心中突然想起了远方的亲人。五天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注释:渐江:浙江杭州附近的西湖一带。忽思亲:突然想起亲人。五日:五天
【注释】 阮中丞:指阮籍,字千里。中书令,魏晋时高士。 五月十二日:古人以农历五月为仲夏,十二日为中旬,称“仲夏之月”。 程易畴:字元振,诗人的挚友。 段懋堂:即段成式(公元803—863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第一楼雅集:第一楼是当时文人聚集之地。 神仙同上李膺舟:李膺,东汉末年的名臣,有“云台二十八将”之誉。 登临屏八驺:登临,登山临水。屏风八驺,形容车马众多。 积雨中闲晴一日:积雨
注释: 1. 魏比部:指魏徵。他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以直谏著称。这首诗是他在江南奉使时写给作者的诗。 2. 不晤:没有见面。 3. 次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所以需要用韵来押韵,所以需要找到对应的字作为韵脚。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的韵脚是“奇”,所以前面的句子也要用“奇”来押韵。 4. 东阁:指东宫的书房。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魏徵在江南奉使时写给作者的诗。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登第一楼柬阮中丞 - 描述的是作者在登高望远的第一层楼上,向阮中丞表达自己的敬意和邀请之情。 2. 曲苑夫容放欲齐,苏堤柳絮已停飞。 - 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春景图。"曲苑"指的是园林,"夫容"即男子的容颜或仪态,"放欲齐"可能是指男女之间的情态相称,"苏堤柳絮已停飞"则形容春天的苏堤上,柳絮飘落的景象已经结束。 3. 回瞻玉宇千门近,平望吴山万仞低。 -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喧和风日趁幽寻,却屏肩舆步翠岑。 - 注释: 喧嚣的风声和阳光伴随着我寻找幽静的旅程,但我选择放下肩膀,步行在翠绿的小山丘上。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通过使用“喧和风日”与“幽寻”形成对比,突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放下“肩舆”(即轿子或车子),步行则更显亲近自然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2. 山面向人常变幻,洞门终古自深沉。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内容上是作者在湖上游览玉泉灵隐寺及紫云金鼓诸洞口时,有感而发之作。首联“素食荒村病举樽,木绵衣重始知春。”是说在素食的荒村之中饮酒赋诗以解愁闷,木棉衣重才感到春天已经来临了,这里用典表达了自己被贬之后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
注释 为家方伯 题王蓬心太守所摹董北苑潇湘图:我为家乡的长官,为家方伯。王蓬心太守是我家乡人,他摹仿董源《潇湘图》而画潇湘风景。 北苑图中小谢诗,云山迢递水逶迤:王氏的《潇湘图》中描绘了潇湘一带的山水,有如小谢(谢灵运)的诗句。“云山迢递水逶迤”是小谢的诗句“云山苍苍望欲摧”的意境。 使君按部行春处,太守含毫望古时:王太守在巡察地方的时候,看到这幅画不禁想起过去的事,所以用笔蘸墨
冰雪携来一卷文,游踪检点惜离群。 软红尘里常怀我,太白楼头不共君。 帝里尚留栖树鹤,苍生还望出山云。 尊前小别添怊怅,冷雨邗沟一夜闻。 注释: 1. 冰雪携来一卷文:指何兰士的诗卷被雪带到京城。 2. 游踪检点惜离群:指他离开京城后,对过去与京城的游历充满感慨,舍不得离开。 3. 软红尘里常怀我:指何兰士怀念在京城的日子,这里的“红尘”指的是繁华世界。 4. 太白楼头不共君:指何兰士离开京城时
赠洪太史 秉烛论心已有期,尊前霜鬓认依稀。我惊驹隙三年速,君自龙沙万里归。 注释与赏析: - 秉烛论心已有期:秉烛夜谈,表明彼此对对方的信任和期待。"期"指的是未来的约定或计划。 - 尊前霜鬓认依稀:在尊酒面前,对方的鬓角已经斑白,但仍显得精神矍铄,难以辨认。"霜鬓"形容人的头发如霜般白,"认依稀"则表达了一种朦胧的美和岁月的沧桑。 - 我惊驹隙三年速,君自龙沙万里归
【注释】阿臬(nà)使:对出使的官员的美称。邗(hán)水:即邗江,古运河名,在今江苏扬州北。 契阔:久别重逢。 秋宪:秋天的法令。 春风未著:春天还没有到来。 海棠:一种植物。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开红色或白色花,春季开花。 东国:古代对中原的尊称,这里指北宋都城汴梁。 醇醪(chún láo):美酒。 交似醇醪言似玉:交情像美酒一样深厚,言语像白玉一样纯洁。 临岐(qí):临别。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