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刚
【注释】 1. 云岚:云雾。咫尺,比喻很近。几席:座位或席位。大书:指写诗作文。磨墨:磨好笔墨。神苍茫:精神恍惚。2. 阅江楼歌:在古代诗人中以描写自然景色而著称的有谢灵运、孟浩然、李白、杜甫、范仲淹等,而以抒发豪情壮志而著称的则有王勃、高适、李白等。本诗是王勃的作品。 【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次联写别时的情景,末联则表达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慨。全诗情景交融
我来岭西访铜柱,怀古一赋《铜马篇》。 摩挲铜鼓况已屡,有若手量铜马然。 忆昔伏波下交趾,骆越鼓正鸣阗阗。闻声岂独思将帅,揽辔万里秋风前。 平生阅马千万匹,老眼默识形神全。想像骅骝立突兀,斑驳霞雪生云烟。 空际嘶闻或风雨,意中蹄阔无山川。遂空万古凡马相,一借三尺铜精传。 诏书特置宣德殿,太仆黄门几曾见。夜半房星忽下流,铜龙掠影如飞电。 谁识来从鸢跕乡,却教作式龙楼院。武皇旧立金马门,渥洼天厩如云屯
【注释】 ①栖霞:在今山东栖霞县。蕴山:作者的朋友。②诗情先逐晓云飞:诗人的诗情随着清晨的云雾,一起飞向远方。③六代:指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精蓝:指佛教寺庙。翠微:青翠的山峦。④青眼:指对朋友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眼神。⑤洞天:神仙居住的地方。⑥题名姓:给这个地方写上自己的名字或姓氏。⑦苔藓:指长满苔藓的古道。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在一次游览栖霞途中,写给同游者蕴山的
秋在朝凉午燠闲,人归黄篾碧溪湾。 数椽聚处成官驿,一鸟飞边得远山。 院雨记听蕉叶响,庭苔似点菊花斑。 应知路渐高凉近,许借层窗此豁颜。 注释: 1. 秋在朝凉午燠闲:秋季的气候凉爽宜人,中午时分炎热烦闷。 2. 人归黄篾碧溪湾:人们归来,沿着碧绿的溪流返回。 3. 数椽聚处成官驿:几间茅屋聚集在一起,成为官府的驿站。 4. 一鸟飞边得远山:一只鸟儿飞到远处,看到了远处的山峰。 5.
瀛鄚之间半烟水,村闾如画接渔船。 注释:瀛州、鄚州之间是一片烟雾朦胧的水域,村庄和村落就像一幅画一样连接着渔船。 译文:瀛州、鄚州之间是一片烟雾朦胧的水域,村庄和村落就像一幅画一样连接着渔船。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瀛鄚之间是一片烟雾朦胧的水域,村闾(乡村)如同一幅画一样,与渔船连接在一起。第二句叙事,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鸂滱溪头远望的情景。第三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最后一句点题
【注释】 1. 姚姬传:名姚汝循,桐城人。 2. 郎中:官名。 3. 假:代理官职。 4. 清庙明堂:指宗庙和朝廷。 5. 深山大泽:指大自然的广阔。 6. 开元、大历:唐玄宗年号(713-741),代宗年号(766-779)。 7. 《海峰集》:指姚汝循文集。 8. 北地:指南方。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总写当代文人,次句总赞前辈诸公用心良苦。三句承上启下,指出他们的作品是值得重视的
【注释】 活活蒸冬水:指重阳时节,泉水被蒸腾得很旺。 冷客来:指寒气逼人,使游人的衣襟都感到冰凉。 黄叶:指深秋的树叶变黄。 苍苔:指苔藓,是青苔和白苔的合称。 酝酿:指酝酿着的意思。 商量:商议,商量。 野菊开:指野菊花开放。 丰台:地名,位于京城西面,这里借指京城。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重阳节时在京城郊外万泉寺游览的情景。首句“活活蒸冬水”写出了重阳时泉水蒸腾的景象;第二句“先迎冷客来”
【注释】1.望罗浮:指游历名山。2.蒙蒙意,朦胧的意境3.人家与钓矶:渔人之家和打鱼的石矶4.寺门钟乍起:寺庙的钟声刚刚敲响5.樵客径犹非:樵夫的小路还不明显6.四百层泉落:有四百个瀑布在落下7.三千丈翠飞:有几千丈的翠绿在飘荡8.半面尽斜晖:夕阳的半个影子已经落下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游览罗浮山时的景象,表现了他游山玩水的乐趣。首联写诗人站在山顶上远眺,看到山下人家和钓鱼石矶
重阳节后的第五天,我和裕轩辛楣一起游城南万泉寺。 十年前的藕塘还在,如今却已无旧日亭台了。 草径幽深,我仿佛能熟悉它;兰襟淡雅,它的气息更显得芬芳。 雨打芦苇,声音和风声交织在一起;泉水潺潺,就像辘轳在转动的声音。 意在寒林之外,西山格外青翠
鱼子笺纸追零陵,墨禅输此有发僧。 石郎戎州观落笔,张通何似李展能。 歌罗驿舍一觉梦,《竹枝》三叠鹃啼应。 摩围峰下寂无物,幻作怪石缠枯藤。 平生独立万物表,岂有迹象侔超腾。 电掣飙回摄以息,阴帅阳霅夫谁徵。 咫尺神灵雷雨至,处处回向真源凭。 钱穆父言久弥笃,丰人翁赋聒可憎。 华阳楼入补庵鉴,彭泽园拟光禄丞。 吾尝手披祝老记,精楷不比痴冻蝇。 尔日来观目为眩,亦拟草势心兢兢。 折钗屋漏岂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