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注释】 点绛唇:曲调名。泛舟八里台观荷次子有韵:在八里台上游览时,儿子们作了一首词来唱和我。 过云:经过的云彩。 无多路:不多的路。 便随香去:就随着香气走。 【赏析】 《点绛唇·泛舟八里台观荷次子有韵》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此词写于作者与弟苏辙一同乘船游八里台时。上片描写登高望远,观赏荷花,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下片则表现了作者随缘任运、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全词语言清新自然
【注释】: 1. 夜雨成秋,前尘计日。——指雨水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也暗示着诗人的心情。 2. 胜游犹力。——指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3. 一棹香云,疏花恋丛碧。——形容诗人乘船出游的场景,香气弥漫如云雾,花儿繁盛如云彩。 4. 芳辰易驶,倾意待、同舟词客。——形容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与朋友共赏美景的期待。 5. 清寂。——形容诗人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6.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表达对一个名叫费宫人的女性的怀念。她是一位忠贞的女子,她的丈夫生了一个女儿,但她并没有因此感到骄傲或轻视。这首诗的主旨是赞美女性的勇气和忠诚。 诗句: - 明费宫人故里:明费,即费宫人,她的故里是哪里? - 生男莫重,生女莫轻:这是对女性的尊重,无论生男生女,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尊重。 - 忠贞或在巾帼:忠贞可以体现在女性身上,也可以体现在所有人身上。 - 刬尽析津城郭
摸鱼儿 题子有《填词图》即送其南下便道游岱 镇相望、两年重见,新霜髭鬓如许。 苍茫家国无穷泪,都付笛声筝语。 肠断处。 对老柳残荷、谁复如前度。 江湖倦旅。 正妒煞迦陵,及身清晏,满意勘音吕。 多歧路,干净可留片土。 年芳恐不吾与。 荃茅变化浑无准,虚说结兰延伫。 君试数。 恁旧社佳俦、沙散何缘聚。 匆匆又去。 羡巾箧携来,岳莲庐瀑,飞鞋蹑云步。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词,由友人王行于南归之际所写
齐天乐 观莲节鹤亭集饮十刹海樊山成《荷花生日》七律八首 译文: 二十年后,在夏天与闰月重逢,转眼立秋已过了十天。 翠绿色的荷叶花稀疏,黄色的房中豆荚已经老去,又有人说骚人的生日到了。 笛杯再次举起,还记得和朋友在湖楼饮酒,欢声笑语如露水般迅速消失。 况且经历了沧桑,回到那池塘边回首时,只见到曾经的船只。 如今我凄然指向藕节,只是渔乡的几曲,能够消解剩余的暑气。 我的位置占有了余分,光随太乙
玲珑的雨声,如夏夜清真寺的钟声, 十斛明珠,不与今宵换,檐际新流。 竹喧荷风,风过后欲停还骤。 灯外忽然倾盆,顿时气爽似听金奏。 梦魂难禁冰簟冷否?喜旱田深透。 梦回翻忆宣南旧,惯残更、移床惊漏。 九重谢降旋忧潦,容易河开口。 今日满耳鼓鼙,谁暇问、庶徵休咎。 剩秃翁支枕,听渗漉,沉吟久。 【赏析】 这首词以夏夜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雨中听雨的幽美画面。全篇以"雨"为中心意象,通过雨声、水声
这首诗以“酒痕”开头,引出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和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知是几场馀沥”,意为“知道这是经过多少轮的回味后留下的余味”。这里的“餘沥”指的是酒后留下的味道,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回忆。 “望疑影,嗅犹香,谁信坠欢难拾”,这句诗的意思是“望着仿佛还在,闻着却已消散,谁能相信逝去的快乐难以找回”。这里的“坠歡”是指已经逝去的快乐时光
鼓山涌金寺大门联 能度众生,岂独潭龙知听讲; 愿闻一喝,长教海水不扬波。 注释: 1. 能度众生:佛教认为众生皆有佛性,能够觉悟成佛。这里用“度”来表示引导、教化的意思。 2. 岂独潭龙知听讲:意指佛祖的智慧无边无际,即使是深潭中的龙,也能听懂佛法的教诲。潭龙在这里象征着佛祖的伟大和威严。 3. 愿闻一喝:佛教中常以“一喝”来比喻开示法门,即传授佛法的方法或契机
挽吴可读联 解读古风诗句中历史人物忠义精神 1. 诗句原文 清时多直谏,邻舂忽断,何堪陆九更居庐。 2. 译文注释 - 清时期:指清朝时期或清朝的政治环境。 - 多直谏:多次直言进谏,表达对国家事务的忠诚和正直。 - 邻舂:邻居舂米声,比喻生活简朴或隐居状态。 - 断:中断,指突然失去或不再出现。 - 陆九更居庐:陆九渊(字九渊),号象山,宋代哲学家,因常住庐山,后人称其为“陆九渊”。庐
【释义】 我初任宰相时正想征求意见,如今却失掉了这好机会,真是可恨; 沉疴犹枉札,规吾褊性最相宜。 【注释】 挽高凤歧联:指王勃在唐高宗永徽年间任太子洗马时所作《序〈大唐西域记〉》中“高昌国者,汉时车师后国也。其国有高昌池,故以为号。后汉末年,为匈奴所破,遂亡于柔然。及魏初平西域,始复置焉。其地东西长四千里,南北长三千里。东接沙碛,西界流沙。北通伊吾,南包鄯善。地方二千里,户八千馀,胜兵六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