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南英
【诗句释义】 1. 日言开五矿:指开发五个重要的矿产资源。 2. 尽力辟地利:竭尽全力开拓有利的地理位置,可能是指资源丰富或有利于开采的地区。 3. 金银铜铁煤:这里指的是五种主要的资源矿产。 4. 遍地惜弃置:意思是这些资源遍布大地,却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忽视或遗弃。 5. 重币聘工师:用大量的金钱聘请外国的工程师或专家。 6. 多金购机器:花费大量金钱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 7. 或荐美利坚
这首诗是宣统二年(一九一0年)诗人创作的《乞巧》。诗中表达了对巧言令色的鄙弃,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巧取豪夺,而在于坚守本心。以下是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 - 注释:原非君子儒,纷纷乞巧何其愚! - 赏析:这里的“君子儒”是对儒家文化的讽刺,指那些追求功名利禄、擅长巧言令色的人。诗人批评这些人过于追求外在的表象和形式,却忽视了内在的真实与价值。 第二句: - 注释:我闻用拙存吾道
这首诗描述了游鼎湖山的情景。诗人在山中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山中的宁静和清幽,这让他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和净化。 首联“西江江水长,鼎湖湖山美。”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色。西江的江水长流不息,鼎湖的湖山美丽动人。这里的“长”字和“美”字都传达出了一种宏大和美好的意境。 颔联“屏障对衙斋,看山日隐几。”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景象。诗人坐在书房的窗户前
次儿叔壬东洋就学,书此勉之 次儿叔壬(叔壬是梁启超的字)去日本留学了,我写下这首诗来勉励他。 父母生汝身,抚养十九年。 依依绕膝前,弟兄相把袂。 成童入军界,尔志亦云锐。 军界本光明,胡为忽阴翳? 为友不平鸣,忽受人排挤。 脱然出军界,前功随水逝! 男儿志四方,东洋事游艺。 具此七尺躯,生此争竞世。 国步正艰难,及时勤策励。 戒尔收放心,放心学无济。 戒尔须谨言,谨言少罪戾。 毋友不如己
【注释】: 我昔在东江,与君同酒盏。——我在东江时,与您共饮一杯酒盏。 秋雁看翱翔,春莺听睍睆。——秋天的雁鸟看它翱翔飞翔,春天的黄鹂听它婉转啼叫。 宦迹如飞鸿,忽焉东西䎒。——我的仕途就像大雁一样,忽然之间往东去往西飞。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点出诗人和友人的相聚之缘。“东江”,“罗邵棠大令”,即罗邵棠。“见怀”是书信中的套语,表示对方来信问候。 这首诗是作者与朋友相别后写的
【注释】 庚戌:宣统二年,1910年。 兴学:振兴教育。 毓:养育,培养。 崇拜:尊敬。 晋(qīn)用:选拔使用。 楚材:指楚国的人才。 欧、亚:欧洲、亚洲。 卢梭、达尔文:指法国思想家卢梭和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横议党:指反对新法的保守派。 蚊聚:比喻言论多而杂乱。 雷:比喻声势浩大。 误天下:贻误国家。 祸胎:灾祸的根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戊戌维新失败后发表的一首感愤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蚊的诗。此诗以写蚊起兴,通过描写蚊子的“活动”,来比喻和讽刺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诗中对蚊子的细致入微的描述,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充分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首句“早起洁庭除,扫尽尘翳迹”,写的是作者清晨起床,扫除庭前的尘埃,清除污秽。次句“一蛛隐窗间,垂丝二三尺”则是描写蜘蛛结网,织出一张张蛛网,将蚊子困在网中,使其不能飞走。这里诗人用一个“隐”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陆游的《沁园春·过木棉庵》。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矫矫虎臣,为国除奸,的是可人。 矫矫虎臣,意为英勇的将领,他们为国家除恶扬善,这样的人物令人敬佩。为国除奸,指的是清除国家中的奸邪之人,为国家的安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喜清漳道上,炎阳酷烈。 喜(高兴)清漳道上,表示在清漳河畔行走时心情愉悦,可能是因为天气炎热,阳光炽烈。炎阳酷烈,形容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
诗句 九千年赴蟠桃会,此老行为太狡狯。偷桃作贼走尘凡,不是神仙是无赖。世间如是此等人,拘送警部除民害。 译文 九千年前去参加蟠桃盛会,这个老头行为太过狡猾。偷桃子变成小偷走遍尘世,他并不是神仙而是恶棍。世间像这样的坏人们,被关进警察局为民除害。 注释 - 九千年赴蟠桃会:这指的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的蟠桃会”。传说中,王母娘娘在瑶池举办宴会,邀请各路仙人共享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