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焕
【诗句释义】 五牧:指五条河流,即汝河、颍水、淮水、泗水和长江。 吕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境内。 破晓晴光幸未悭(qian):清晨的阳光明媚,没有受到云层遮蔽。 鸣钲发棹(zhōng jiǎng):击响钲声,启动小船。 殷(yīn):明亮的样子。 黄于土:指土地肥沃。 岸近丹阳矗似山:岸边靠近丹阳镇,地势陡峭如山峰。丹阳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 人语缫丝声不断:人们交谈的声音如同缫丝般悠扬不绝。
【注释】 四野:四方田野。浓霜:深冬时节的积雪,比喻严霜;剪剪风:形容寒风吹来,像剪刀一般。登高:指登上高处。目送:目送友人远行。小车:古时皇帝出行时所乘的车。乌帽:黑色帽子,这里指戴黑纱帽的人。回:指回头。乌帽坡陀:形容戴着黑纱帽的人站在山坡上。隔:距离远。出没:形容太阳在云间忽隐忽现。低昂:形容太阳在天上忽上忽下。日影红:指太阳在天上的影子是红色的。 【赏析】
【注释】 ⑴轣辘lù,luò):车轴转动时发出的声响。 ⑵驱马过:骑马经过。 ⑶荒城:荒凉破败之城。 ⑷健儿行带剑:健壮男子手持宝剑行走。 ⑸牧竖:放牧的儿童。 ⑹谈兵:谈论军事策略。 ⑺匡:纠正,匡正。 ⑻行行:走一程。 ⑼望:盼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图,诗人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刻画了在边陲小城度过的一个寒冷的早晨,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破晓晴光幸未悭,鸣钲发棹早曦殷。 水经五牧黄于土,岸近丹阳矗似山。 人语缫丝声不断,农忙割麦月无闲。 旌旗壤堞风飘处,愁绪难忘时世艰
四野浓霜剪剪风,登高目送小车东。 回头乌帽坡陀隔,出没低昂日影红。
车轮喧轣辘,驱马过荒城。 野阔树无影,风寒沙有声。 健儿行带剑,牧竖坐谈兵。 岂少匡时策,行行望帝京。
秦焕,清代诗人,生于嘉庆二十二年(1807),祖籍江苏淮安,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与清代另一位著名诗人黄景仁有过交流。 秦焕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是江苏淮安人,出生于清嘉庆二十二年。据《续纂山阳县志·人物》记载,秦焕的曾祖父是钦,曾任邑诸生;祖父淦,国子监生;父亲廷楝,也是邑诸生。这样的家世背景为他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秦焕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其晚年,他曾赴广西桂林任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