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燮清
诗句释义: 1. 明月棹孤舟 中秋夜舟中坐月:在中秋之夜的月光下,独自驾着一叶孤舟。 - 棹:划船。 - 孤舟:单独的小船。 - 中秋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 舟中坐月:在船上赏月。 2. 银汉微茫迟画舸:银河隐约而微弱地照在缓缓前行的画舫上。 - 银汉:银河,星河。 - 微茫:朦胧不清。 - 迟:缓慢。 - 画舸:装饰有彩绘的船。 3. 扶残醉、倚篷凉坐:因酒力未消而扶着栏杆
满江红·语溪道中 作者:刘克庄 小别杭州,烟树外、乱山眉蹙。 怕回首,酒香灯灺,粉红鬟绿。 斜月半篷诗境冷,西风两岸秋声足。 剩前宵、残梦不曾完,今宵续。 弦旧谱,囊中玉。 飘瘦影,窗中烛。 望吾庐何处,碧云修竹。 越水莼鲈归计得,吴娃丝管乡音熟。 唱南朝,三十六鸳鸯,相思曲。 注释: - 小别杭州:在杭州短暂离别 - 烟树外、乱山眉蹙:指杭州的山水景色(杭州)和离别时的心情(眉蹙) - 怕回首
碧云高,良夜静。 碧空如墨色般浓重,月光皎洁,洒在花丛中。 楼在花阴,月在花阴等。 高楼矗立,花影婆娑,月亮也似乎在等待。 燕子梦长吹欲醒。 燕子在梦中飞翔,仿佛要唤醒沉睡的春梦。 四面青山,对面青山应。 四周的山峦起伏,对面的山峦遥相呼应。 艳情飘,幽绪警。 艳丽的情感与深沉的思绪交织在一起,令人心弦震动。 各处黄昏,各样愁人听。 每个黄昏时分,都是忧愁之人倾听的时刻。 未是秋来先已冷。
卜算子·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梦难成 雨声潇潇夜静时 注释: 家远梦难成,漏静灯无语。 一夜潇潇淅淅声,五老峰前雨。 霁影荡澄鲜,山翠开眉宇。 春色三分已二分,绿满浔阳树。 赏析: 这首《卜算子·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是清代诗人黄燮清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美景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首句“家远梦难成,漏静灯无语。”描绘了作者远离家乡、夜晚独处时的孤寂与无奈
卜算子·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日落大姑山,春满女儿港。酒醒微闻叠鼓声,断续吴姬唱。 远树剪牛毛,古岸排乌榜。万点明珠水底红,烟市灯初上。 注释: 大姑山: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境内。 女儿港:古时港口名,位于江西鄱阳湖东岸。 牛毛:形容树木的枝叶繁密如牛毛。 乌榜:古代船只的一种类型。 明珠:比喻星星。 赏析: 《卜算子·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
【注释】 松钗:松花簪。石发:石头上长出的草。双乔:双栖的乔木。妆楼:女子装饰的楼阁。罗带凉飘:指秋夜,凉爽的秋风使人感到丝丝凉意。蛩(qióng)帘:蟋蟀的鸣声。冰丝:冷丝。商音: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音。离骚:屈原所作的长诗,多写其怀才不遇的感慨。青天:天空。银汉影高:银河显得格外明亮、高远。 【赏析】 此词为咏物词。上片写景,写秋庭中的景象和女主人公的情思,下片写人,写女主人公的幽思与孤寂
【注释】: 1. 寒重鹧鸪天:冷气逼人,鹧鸪啼声凄厉。 2. 春老蘼芜国:春天已到,而蘼芜花却开得迟。 3. 一日思家是几回:一天之中思念故乡的次数。 4. 早晚潮和汐:潮水与汐水相冲,涨落无常。 5. 且作少文游:暂且做一次文人的游历。 6. 高卧篷窗寂:高卧船舱中,静静地躺着。 7. 万树垂杨梦里过:万株垂柳在梦中经过。 【赏析】: 此词描写了词人在江行途中的所见所感。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湿翠满西山,春水生南浦。楼阁何曾管离别,人自匆匆去。 注释:山间树木繁茂,春水荡漾在南边的水塘中。楼阁不曾管理人们的离别,人们却纷纷匆匆离去。 暮色暝高城,回首成烟雨。惟有帆樯不解愁,只等风吹渡。 注释:傍晚时分,高耸的城墙被笼罩在暮色之中,转身之间仿佛置身于烟雾缭绕的世界中。只有船帆和桅杆似乎没有忧愁,它们只是等待着风儿的吹拂,准备继续航行。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卜算子·由南昌至安庆江行杂咏 【注释】 1. 塔影指南康:指江西南昌的古塔——滕王阁在指南针的使用上起了作用。 2. 润:滋润、润泽,这里是风景优美之意。 3. 一段红墙是郡楼:意思是说,那一段红色的城墙就是那座城楼上。 4. 万绿蒙蒙衬:形容树木茂盛,一片绿色,仿佛是笼罩了一层绿色的雾气。 5. 人:作者自指。画屏风:诗人把自已比作画中的屏风上的山水画,形象生动。 6. 新诗本:新写的诗稿
【注释】 减兰:唐教坊曲名,属大曲或法曲。 画楼:彩绘的楼房。西畔:西边。 苔痕:苔藓的痕迹。都立断:全被踏断了。 悄(qiǎo):静悄悄的样子。红窗:红色的窗户。 却:却让。鹦哥:鹦鹉,这里指鹦鹉学词。玉郎:玉人,这里指女子的丈夫。 桃根姊妹:即桃根桃叶渡。桃叶,即桃叶女,传说为战国时秦穆公的女儿。晋王献之与桃叶相恋,后遭变故分离,王献之入京后,在建业见到桃叶已为渔妇,感慨万分。 瑟瑟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