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达
【注释】 访古:访问历史遗迹。绿上阶:青苔爬满台阶。 【赏析】 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写于大历元年(766)。当时诗人在夔州,时值秋雨连绵,作者怀念故旧,重游旧居,触景伤情。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心情,“书”字领起后三句,写自己对赵茂才的思念之情。颔联写故居荒凉,表达了诗人的悲怆之情;颈联描写故居的环境,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全诗意境凄凉,语言质朴,感情真切
注释: 郎君居住在君山的边陲,妾家位于芙蓉湖。 日落西山时采摘芙蓉花,相思之情如同乱糟糟的菰蒲一样无法理清。 译文: 郎君住在君山的边缘,我家住着芙蓉湖。 黄昏时分去采芙蓉花,相思之情乱如乱麻
【解析】 塞门积雪:塞门,即塞门关。此为边塞诗,以写景寄情。塞门,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北的土默特右旗境内的古长城要塞。塞门关位于阴山山脉北端,是古代边防要地,也是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之一。这首诗描写了塞门关外的严寒景象和戍边士兵艰苦的生活情况。塞门积雪:塞门关。 饮马长城窟:饮马,指在长城上或附近饮水;窟,深坑。饮马:指在长城上或附近饮水。饮马:在长城上或附近饮水。“窟”,指深坑。 阴山雪尚攒
注释: 人间又是什么世道,风雪早早来临,寒气逼人。满地都是江湖之水,一片苍茫。只有一个人独自坐在船上垂钓。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约陆菊裳一同游览虎邱(今江苏苏州)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人间复何世”,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困惑与迷茫。接下来,“风雪早寒天”描绘了当时的季节特征,风雪纷纷扬扬,天气寒冷刺骨。这里的“风雪”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和不确定性。接着
注释:杳杳的樵夫足迹,石路崎岖且蜿蜒。木末(树梢)早早生凉意,微阴(轻阴)使荒涧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首先描述了樵夫的踪迹,接着描绘了曲折蜿蜒的石路,最后以木末生凉和微阴动荒涧来营造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经典之作
【注释】 苏门:《庄子·逍遥游》中有个叫姑射神人,在姑射山上,不食五谷,以天地为囿,日月为盖;浮游于霄汉之间,须臾间变万形。苏门即指此。长啸(xiào):放声长啸。佯狂:假装疯狂。登高暂鼓胡:登高而作《短歌行》。胡:胡笳,一种乐器。嵇叔夜:《世说新语.文学》载:“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自后不复相与。”赍志:怀抱壮志。殉:为……而死。涂:道路、路途。
【注释】 箕山:在今河南省商水县东南。让王:指战国时伯夷、叔齐,因不食周粟而被武王封于箕山,饿死在那里,后人称他们为“让王”。 【赏析】 这首诗是陈肩苍以画意徵题,赋诗一首。诗人借古之伯夷与叔齐之高风亮节,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对伯夷、叔齐的景仰之情和自许之意。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 首句点明题旨。“伯益许由事”,写伯夷、叔齐的高风亮节,他们隐居于箕山,采薇而食,不与世争。
【注】: - 寄怀许盥孚吴江芦墟严苍山宁海水阁亭:表达诗人对友人许盥孚的思念。 - 昨夜相思寄,芦墟水阁亭:诗人昨夜的相思之情通过书信传达给友人。芦墟、水阁亭都是地点。 - 伊人独不见,秋思晚冥冥:因为友人不在身边,所以诗人感到孤独和寂寞,秋天的夜晚更显得漫长而寒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首句"昨夜相思寄",直接点明时间是昨夜,表达了诗人一夜未眠,时刻在想着远方的朋友
注释:七月二十日,我在家中小睡了一会。城市就像山谷一样,斜阳挂在林麓。风儿吹拂着午梦留下的足迹,我悠然地抱着修长的竹子。 赏析:诗人在诗中以“城市”比喻“山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城的轮廓,同时以斜阳、林麓等景物烘托氛围。“风吹午梦痕,洒然抱修竹”两句写诗人在午梦中被风惊醒,抱起修长的竹子,表现出诗人的闲适、惬意与超脱之情
注释:一座小桥横跨在山间,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松林。只能远远地看到白云之外,高高的山峰在夕阳中显得明亮。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小桥隔修埼”,以小桥为起点,展现了山水间的宁静与和谐。次句“蔼蔼松林长”,进一步描绘了松林的茂密与幽静。第三句“但见白云外”,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最后一句“高峰明夕阳”,则将画面推向高潮,展现了夕阳下的壮观景象。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