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芾
诗句 1. 归心已动不容留,多谢君恩许退休。 2. 虽喜溪山归似旧,却惊岁月去如流。 3. 门前已是开三径,湖上何妨具一舟。 4. 莫道此时无伴侣,得公足可共遨游。 注释 1. 归心已动:指内心已经渴望返回家乡的心情。 2. 谢君恩:感谢君王的恩惠。 3. 溪山:指的是山水风景。 4. 三径:这里比喻为三条小径,象征隐居生活。 5. 湖上:在湖面上。 6. 具一舟:准备一只小船。 7.
【注】周表卿,即周必大。 星纪两周天:指时间已过两个年头了。 靖退喜公今就第:指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建别墅,过着隐居生活。 奔驰愧我未归田:指自己在外奔走,未能回到家乡。 得闲正好哦诗句:指闲暇时可以吟咏诗歌。 乘兴何妨棹酒船:指乘兴致高时可以泛舟饮酒。 路长还病暑:指路途遥远而且天气炎热。 无由一见话当年:没有机会见面谈论过去的事情。 赏析: 此诗作于淳熙七年(1180)六月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诗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内对诗歌内容要熟记于心,然后根据诗歌的注释、诗句等理解其意思。 “已是龙钟七十人”,“龙钟”是衰老的样子,这里指诗人已经老了,七十岁的人了;“故应告老上章频”。“上章”是古时向皇帝上书请求辞官的意思;“九重垂念如慈父”,皇帝关怀有加像慈爱的父亲一样;“一旦容归作幸民”。一旦,即一旦之间,不久,很快。“容归”,允许我回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句解读: - 我爱青山欲细看,如何不在户庭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向往,以及想要亲近自然的强烈愿望。 - 聊移野外玲珑石,来作窗前重叠山。:描绘了作者巧妙地将自然中的石头移入室内,作为装饰,创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 拄笏已堪供啸咏,杖藜还更得跻攀。:暗示了这些景观元素不仅可供观赏,还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 莫言道院过从少,亦有修眉相伴闲
谢钱参惠驴 白发衰翁七十馀,尚劳轸记特驰书。 知无仙骨能骑鹤,喜有残骸可跨驴。 厩下分来齐骏驷,林间乘去胜巾车。 更烦拈出荆申事,遐想风流愧莫如。 注释: 1. 谢:推辞拒绝。 2. 骖(cān):驾车。 3. 骥:良马。 4. 荆申:指东汉隐士王逸,字子真,隐居于荆门山中,后人因称其为“荆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赠送的驴子的感谢之作。诗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友人赠礼的感激之情。
闻故旧二三公或不幸于官或以疾病而去,或以口语而罢怅然有感 平日衰迟众所怜,偶逢亨运亦腾骞。 七旬已过宜休矣,一出不归终溘然。 幸免烦言全晚节,且无多病恼残年。 直须更作投簪计,莫待将身到九泉。 注释翻译: 1. 平日:平时。 2. 衰迟:衰老迟缓。 3. 怜:怜悯。 4. 腾骞:飞黄腾达。 5. 七旬:古时称七十岁为“期颐”,所以七旬表示七十岁。 6. 出:离开。 7. 不归:不回家。 8.
诗句翻译: 不堪秋色已悲凉,那更重阳对夕阳。 译文: 秋天的景象已经让人感到悲伤凄凉,更不用说在重阳节这一天看到夕阳西下了。 关键词解释: - 不堪秋色:形容秋天的景色令人感到悲伤和凄凉。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九月初九日庆祝。 - 悲凉:形容心情沮丧、失落或伤感。 - 夕阳:指太阳即将落山时的景色。 - 紫萸黄菊: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 浮觞
生日 藜杖纶巾度几春,紫袍赪带一番新。 恩荣可但将延世,渥泽还欣再及亲。 已见里中夸盛事,何妨林下作闲人。 年逾七十仍希有,寿酒须拚饮百巡。 注释: 1. 藜杖纶巾度几春:拿着藜杖、戴着纶巾度过几个春天。藜杖,一种用草编织的拐杖;纶巾,古代文人的头巾。 2. 紫袍赪带一番新:穿上新的紫色袍子,系上红色的腰带。 3. 恩荣可但将延世:只是享受荣耀和恩惠,就能延年益寿。但,只是。 4.
【注释】 和刘正夫见寄:和,回应;刘正夫,作者的朋友。见寄,即刘正夫来书问候。揽辔澄清:揽起马笼头,指理国事。慕古人:仰慕古代圣贤。观风问俗:考察风俗。按行:视察。振:救济。饥由己:自己有责任救济饥荒。畜水:积蓄水源。犹思利及民:还想使百姓得利。美意:好意。体国:体谅国家。抽身:辞官归隐。名章:美好的文采。下逮:传扬到。情何厚:感情多么深厚。薰然:温暖的样子。 【赏析】
齿豁头童已暮年,未容归去亦堪怜。 只思旧隐如元亮,宁有新诗似惠连。 万事此生浑已矣,一尊今日且陶然。 宦情清如水,何必移封向酒泉。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齿豁头童已暮年:这里形容诗人已经到了晚年,牙齿磨损,头发稀疏,象征着人生的衰老和岁月的流逝。 2. 未容归去亦堪怜: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哀,即使有机会回到故乡或者退休,也显得不值得留恋。 3. 只思旧隐如元亮:诗人回忆起过去隐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