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芾
【解析】 “又和陈天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写诗人对敌情的估计及决心;颔联写敌人被消灭的情景;颈联写收复国土后的喜悦之情;尾联抒发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译文:边境的敌人逼近江边,我方军队强有力地指挥作战。狂图欲效白登围。 一朝殄灭妖氛净,万里欢传盛事稀。故国山河看克复中原父老徯来归。 六飞便好乘时进,顺取天心莫失机。 注释:又和陈天予:指与友人陈天予再次唱和。边敌临江:边境的敌人已经来到江边
和曾吉甫四明见寄二首吴芾诗意赏析与译文对照 老矣何堪剖竹符,频年强出应时须。 腰间谩佩买臣印,月下同游贺老湖。 白雪已知人寡和,清风还忆醉相扶。 十洲三岛登临处,能记稽山病守无? 诗句释义 1. 老矣何堪剖竹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无奈感,以及因岁月增长而感到力不从心的心境。 2. 频年强出应时须:反映了诗人为了适应社会或时代的需要,不得不频繁地出现在公共场合或参与某些活动的状态。
【诗句释义】 1. 簿书终日叹徒劳:整天忙于公文,感叹自己的劳碌没有成效。 2. 俄喜相看有故交:突然高兴地看到老朋友,感到欣慰和高兴。 3. 抱道尚稽怀印绶:抱着道德观念,却因为担心失去官位而忧虑。 4. 安贫还不厌衡茅:即使贫穷,也不厌倦简陋的住所。 5. 草庐谁识真龙卧:草屋中藏着真正龙一样的英才。 6. 阿阁行看彩凤巢:在华丽的阁楼上,可以看到彩凤筑巢的情景。 7. 归去不妨深闭户
这首诗是送给乡人赴考的。诗的前四句写送别,后四句写赠别。 首两句写闻讯诸人将赴试南宫,自己则作别。诗人对友人的去向十分关切。“闻道”即“听说”,“诸君上玉京”,言闻君等赴试于玉京,即南宫。“上玉京”指赴京城。“一杯聊复话离情”,言在饯别的酒席上,诗人举杯与诸君饮酒,并借此机会叙说离别之情,以寄托自己的惜别之意。 第三句承上启下,用典抒发惜别。“青钱”谓考试中榜之钱,这里指科举及第之资
【诗句释义】: 1. 昔年三榜偶联荣,人道吾家好弟兄。 昔年:过去的时光;三榜:指科举的三级考试;联荣:一起荣耀。 人道吾家好弟兄:人们说我们家兄弟关系很好。 2. 更喜鸰原俱有子,还来雁塔再题名。 更喜:更加高兴;鸰原:同“鸰原”,比喻兄弟;俱有子:都有儿子;还来:又回来了;雁塔:古代长安城的佛塔,这里比喻科举考试。 3. 衰宗正恐儒风坠,晚景那知好事并。 衰宗:衰微的家族;儒风:儒者之风
【注】:梁大谏指的是梁栋,望亭是其故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梁栋的怀念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其一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期望和愿景,展现了其高尚的品质和远大的志向。 首句“屡试乘轺与把麾”,意思是多次尝试担任重要的职务,指挥军队,展现了作者的勇敢和智慧。 次句“笑谈自可解重围”则是说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能够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危机,展现出他的从容和镇定。
这首诗是诗人在四明(今浙江宁波)与友人曾吉甫相会时所作。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第一句“风烟浩荡甬东州,方羡公为烂漫游”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里,“风烟浩荡”形容景色宏大,“甬东州”指的是四明地区,即今天的宁波市。诗人用“方羡公为烂漫游”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羡慕和赞美,希望他能够像自己一样尽情地游历四方,欣赏美景。 第二句“岂料连宵垂雨脚
【注释】 1. 经术传家几缙绅:经术是指儒家的经典学问,指代家族世代相传的学术。几缙绅即数个有地位和声望的人。 2. 孙吴决策旧无人:孙吴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周瑜等名将,他们善于用兵,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里比喻侄辈在学业上也能出人头地。 3. 上将用武方留意:上将指皇帝,用武指施展才能,方留意指正在关注。这里比喻皇帝对侄儿的才学感兴趣。 4. 汝始程能遂发身:汝开始指侄儿(你)
【注释】 日:太阳,指时间。 桑榆:夕阳,指晚年。倾:倾倒,倾斜。此时那可更贪程:这个时候,你怎么能再贪心去做官呢? 熊轼:古代一种车前高高隆起的车箱,这里代指官职。惭:惭愧,无以为助。 燕巢:燕子筑巢。新葺燕巢:刚修好的燕子窝。 便好:就好吧。弃官:辞去官职,归隐。故里:故乡。 把酒乐馀生:饮酒自娱以打发剩下的日子。馀生:剩余的时间和生活。 经纶事业须公等:治国平天下的事业
【注释】圣君:指皇帝。图治:治理国家。和:和谐,这里指国泰民安。一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其翅能飞。奚翅足:即何需翼足,意谓无需借助翅膀和脚就能飞翔。乘雁:指随雁南飞的候鸟。我如乘雁岂加多:我就像那随风南飞的候鸟,并不觉得多余。西郊:西边城外,指京都所在。索索:风声。黄叶:秋天落叶,泛指秋日景象。邮亭:驿馆,供传递公文的人休息、饮食的处所。麻制草銮坡:用麻制的车驾,比喻皇帝的车驾。銮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