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琏
满庭芳·蓉江先生过访,别后寄赠 岁暮离家,天涯作客,依人亦自无聊。河岸夜驻,踏冻访蓬茅。几个怜才青眼。繁华境、不厌尘嚣。谁轻肯、寻幽慰寂,坐久烛花挑。 停留刚两日,西风乍起,催上兰桡。拟烹茶静待,索句来朝。报道谁人去也,征帆挂、望已苕苕。灰清兴、一杯未饯,惆怅水云遥。 注释: ①蓉江先生:泛指朋友。 ②岁暮:岁末,年底。 ③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④青眼:旧时比喻对人的赏识和器重,此处指朋友。
【注释】 ①八阕:指《如梦令》词八首。 ②髫(tiáo)年:幼年。 ③就塾:进私塾读书。 ④手泽:遗物或遗迹。 ⑤终天:一生。 ⑥恸绝:极度悲痛。 ⑦总角:未成年。 ⑧零丁:孤独,凄凉。 ⑨孀机:寡妇之机杼。 ⑩穗帷:用草编的帷幕。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词。上片写诗人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因家境败落,被迫辍学。他手头没有一点遗产,死后家中一片凄冷悲凉,无人祭扫。下片追忆与妻子的恩爱之情
纪事八阕如梦令,这是一首词牌名为“如梦令”的词,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秦观。这首词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意境。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词: 1. 髻年就塾:在古代,孩子通常在六岁左右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所以这里的“塾”指的是学校或私塾。"髫年"则是指童年时期。 2. 失怙孤雏痛此生:失去了父母的照顾,成为孤儿,这种孤独和痛苦是一生中都无法忘记的。 3. 萱堂纺织抚零丁:这里的“萱堂”是母亲的房间
【注释】 髫年:指少年时期。弱息:指幼小而虚弱的子女。阎浮:梵语“南天”,意为“天中”。滋味:指生活的艰难。参到:参悟、理解。药炉:指炼丹烧火用的铁壶,也泛指炼丹。经卷:佛经。西风:秋风。疏帘:轻飘的窗帘。 【译文】 小时候就入私塾读书,生活虽然艰苦,但有父亲的教诲和母亲的期望;在药炉前参悟佛法,在镜前梳妆打扮,都体现了一种对人生态度的思考;秋天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了,看着那金黄色的菊花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阅读。 (1)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注意“髫”是古代儿童头发下垂时用布条束成的小结子,所以这里指年幼;“就塾”“梦难真”的意思是进入学堂后,梦中难以真实;“机绝响”意思是没有机会说话。 (2)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魂寂寂”“夜苕苕”是说魂魄寂静,夜里孤独凄冷。 【答案】 第一段:回忆儿时的读书生活。第二段:追思父亲的辛劳和自己的疾苦。第三段:回忆父亲去世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赏析。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识记和积累文学常识的基础上,能准确判断作品的主题、作者、朝代、流派,理解作品的结构层次、主要情节等有关内容。 “金缕曲·题邑侯曹星湖父师西凉游草”出自纳兰性德的《金缕曲·送梁汾北使》。这首词是写离别之苦。首句交代送行的地点,“夹岸桃花放”,写出了春光明媚,景色宜人;“送行程、弱柳烟拖,柔波绿漾”一句,描写了旅途中所见的美景。“百首诗投”
满庭芳·题黄楚桥先生古春园图 作者:姜夔 老屋书藏,名花手植,当时雨榭灯窗。一番凋谢,桃李不成行。记得琼箫象板,何曾让、水绘风光。重回省、歌残舞歇,往事付黄梁。 凄凉应满目,谢家春梦,犹绕池塘。幸千秋不朽,只有文章。此夕飘零四海,随身是、累世青箱。图画里、欢场依旧,把卷为彷徨。 注释: 1. 老屋、书藏:指黄楚桥先生藏书之处。 2. 名花、手植:指黄楚桥先生亲手栽种的花朵。 3. 雨榭、灯窗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醉东风”等。双调,四十二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前后阕各三平韵一叠韵。 髫(tiáo):发黑而下垂。 脉脉:含情脉脉的样子。 立斜阳:站在斜阳下。 长空:指天空。 十里亦天涯:十里路也感到遥远。亦:也。 荒乡景:荒凉的乡野景色。 高堂极望遥:站在高楼向远方眺望。 徙倚怜孤影:独自徘徊着,怜爱孤独的身影。徙倚:徘徊。 清泪落平冈
【注释】 梦令:词牌名。 “纪事”:指记述往事。 “髫年”:指童年时。 “弓矰”:古代用为打猎工具的箭。 “荒山”:荒芜的山冈。 “归未得、已无家”:回家不得,没有家了。 “征雁”:即大雁,古人常将书信喻作大雁,以寄远。 “苍葭”:一种植物,这里借指书信。 “禅扉”:佛寺的门前。 “清响”:清脆的声音。 “碧云”:青白色的云。 “悟空花”:指落花被风吹散的景象。 【赏析】 本词是一首写景词
纪事八阕如梦令 少年时就开始学习, 很少接触清静的环境, 只爱夜半月色挂在天边。 月亮是我的知己, 不会因为环境荒凉而离我而去。 何必追求华丽的栏杆和装饰, 处处都像瑶台一样美丽。 西风吹起,芦帘忽然被掀起, 有人凝神注视着远方。 注释: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知音难寻的感慨。诗人在诗中描绘了美丽的月光和夜晚的寂静,通过与月亮的对话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