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怙孤雏痛此生。萱堂纺织抚零丁。娇痴未解劬劳苦,懒傍机窗待五更。
儿已倦,母难宁。但觉萧萧响不停。深宵惊醒寒衾梦,案上灯犹一点明。

纪事八阕如梦令,这是一首词牌名为“如梦令”的词,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秦观。这首词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意境。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词:

  1. 髻年就塾:在古代,孩子通常在六岁左右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所以这里的“塾”指的是学校或私塾。”髫年”则是指童年时期。
  2. 失怙孤雏痛此生:失去了父母的照顾,成为孤儿,这种孤独和痛苦是一生中都无法忘记的。
  3. 萱堂纺织抚零丁:这里的“萱堂”是母亲的房间,而“纺织”则是指母亲忙碌地工作,为家庭付出辛劳。”抚零丁”则是指母亲对子女的关怀和照顾。
  4. 娇痴未解劬劳苦,懒傍机窗待五更:娇嫩的孩子不懂父母的辛劳,总是懒洋洋地靠在窗边等待天亮。这里的“娇痴”是指孩子的天真烂漫,而“懒傍机窗”则是指孩子懒散的行为。“待五更”则是指等待天亮。
  5. 儿已倦,母难宁:孩子已经疲倦了,母亲也难以入睡。这里的“儿已倦”是指孩子因为疲惫而感到疲倦,而“母难宁”则是指母亲因为孩子的哭泣而难以入眠。
  6. 但觉萧萧响不停:尽管孩子在母亲的身边,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母亲的忧虑和痛苦。这里的“萧萧响不停”则是指母亲的心声如同秋风吹过一般,无法停止。
  7. 深宵惊醒寒衾梦,案上灯犹一点明:在深夜的寂静中,孩子被母亲的哭声惊醒,而母亲仍在微弱的灯光下坚持读书。这里的“惊醒寒衾梦”则是指孩子因为母亲的哭声而从梦中醒来,而“案上灯犹一点明”则是指母亲仍在坚持阅读,灯光依然点亮。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和母亲的情感进行了描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诗人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过程的描述,展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诗人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对母爱和成长主题的深刻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