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印
【注释】 1. 房公:指北宋诗人张方回。巧栽植:巧心种植,精心栽培。2. 花发四时春:花开四季,如同春天一般。3. 环水:环绕在水面上。4. 动蘋:风吹水面上的浮萍。5. 粉像:指佛教中的舍利子,也称为石塔或佛牙,是佛教徒供奉的重要物品。6. 客至谢红尘:客人来了要感谢尘世的繁华。7. 梅柳年年色,相看白发新:每年春天梅花和柳树都呈现出新的色泽, 看着自己满头白发,感叹岁月不饶人。 【赏析】
诗句释义 1. 游思安凤凰岩 解释: 在凤凰岩中游览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地方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 关键词注释: 凤凰岩:一个地名或景点,可能与某种文化或自然景观有关。 译文 在凤凰岩中游览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地方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2. 山脚清江转 解释: 描述了山脚下清澈的江水蜿蜒流淌。 - 关键词注释: 清江:指水流清澈的河流。 译文 山脚下有条清澈的江水流淌。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游酆都观》中的第二首。全诗如下: 两汉神仙宅,千年道德乡。 祥云连野润,巨柏亘天长。 陈迹遗萧爽,高风接混茫。 凝情丹灶冷,无处问真方。 译文: 两汉时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千年不变的道德之乡。 祥云缭绕田野,巨柏直插天际。 陈迹遗留在萧爽之地,高风与混元相接。 凝神凝视丹砂炉子已冷却,无处寻找真正的仙方。 关键词注释: 1. 两汉:指东汉和西汉时期
和张方回西湖二首 丛篁深翳景,草木未知春。 晴漏林间日,寒生水上苹。 萦纡通邃径,寂历远嚣尘。 更渡长桥去,无边物色新。 注释: 丛竹茂密而幽深地遮蔽了景色,树木花草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 晴朗的阳光透过树梢洒落在林中,寒冷的气息在水面上升起,使得水中的浮萍也似乎感受到了寒意。 曲折蜿蜒地穿过幽深的小径,远离了喧嚣的尘世,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地方。 再渡过那座长长的桥梁,前方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美景
次韵蒲大受瀛游富仁院二首 衲子幽栖地,青山绕四旁。 林昏知暝霭,溪暖觉迟阳。 泉石关心久,风光引兴长。 春云多变态,天末淡微茫。 注释: 1. 衲子:和尚。 2. 幽栖:静居,幽雅的栖息之地。 3. 青山绕四旁:四周环绕着青山。 4. 林昏:树林昏暗。 5. 知:知道。 6. 暝霭:黄昏时的云雾。 7. 溪暖:溪水温暖。 8. 迟阳:傍晚时太阳的光芒。 9. 泉石:泉水和山石。 10. 关心久
注释: 1. 僧房午睡:在僧人的房间里午睡。 2. 客馆饶秋思,僧房惬昼眠:客人的旅馆里有很多秋天的思绪,僧人的房间很舒适,可以悠闲地睡觉。这里的“客馆”是指游客住宿的地方,“秋思”是指秋天的思念之情。 3. 纳凉仍古殿,濯热更清泉:在古代宫殿里纳凉,在清凉的泉水中洗涤炎热。这里的“纳凉”和“濯热”都是形容在炎热的环境中进行的活动。 4. 得失浑关命,行藏只听缘:得失都取决于命运
【注释】: 合州濮岩: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濮,古县名。濮岩,即合州濮溪。 背郭二三里,林峦迥出群:背靠着城外二、三里的濮溪,林木山岭在远处高高耸立,远远地高出其他山峰。 千岩蹲古佛,万木驻寒云:无数的岩石上蹲坐着古代的佛像,无数树木上停驻着寒冷的云雾。 楼阁侵天际,烟霞谢世纷:高高的楼阁侵入天空的边际,烟雾和彩霞消散了世俗的纷乱。 登临不忍去,回首日西曛:登上这座高山,我不忍离去,回头远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言的能力。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主要从修辞的角度入手,如:对偶、拟人、比喻、夸张、用典、设问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答题步骤是:先指出手法及其效果(或特点),再结合诗句阐释。 本诗前两句“溪横门半掩,日暮客来过”,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图景;后两句“翠竹庵前密,青山阁上多”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图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忧虑和不安之情。 参考译文: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内容的不同方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三首诗的内容进行作答。 【答案】 过谦上人房 小房藏曲折,客至不闻门。 种竹无多地,分兰却数盆。 禅心初默契,道学更深论。 世路悲流浪,因君一反源。 译文:
第一首 仙籍平都化,今晨喜一过。 彩云空洞穴,古木上藤萝。 龙势山盘转,禽声日咏歌。 我来思际遇,亭下久婆娑。 注释:我被神仙的户籍册收录,今天清晨我高兴的经过这里一次。彩云飘荡在空旷的洞穴里,古树长满了藤萝。龙形盘旋着山峰,鸟儿鸣唱着歌曲。我来此地是怀着感激之情,久久徘徊于亭子之下。第二首 游酆都观二首 赏析:这两首诗是诗人对“游酆都”的一次描写。作者以“仙籍”自比,表达了一种对仙境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