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俱
【诗句】 苦雨 积潦彻厚地,油云成漏天。 乘舟迷晚市,悬釜郁晨烟。 卉服几三沐,蘧庐亦九迁。 何由开白日,直恐垫黄泉。 天道终持满,皇心剧救然。 多应洗兵马,且复奠山川。 浩浩收溟涨,穰穰浃帝廛。 燮调知努力,延颈待丰年。 【译文】 苦雨 积水淹没了大地,乌云密布的天空仿佛漏掉了天空。 乘坐船只能到达晚上的市场,而锅边升起的热气却笼罩着早晨的烟雾。 穿着草鞋洗了几回澡,简陋的小屋也搬了九次家。
杂兴十首 一日复一日,百年如此耳。 那将千百计,来日何穷已。 逝者不可追,来者安可知。 正恐闻道晚,勿言功用迟。 注释: 杂兴十首:即《杂兴》十首。杂兴,古代文人诗歌的一种体裁,内容不拘一格,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一日复一日:每天重复着一天。 百年如此耳:人生不过一百年而已。 那将千百计:那些千百种方法。那,指示代词,那许多;千百计,千千万万种办法。 来日何穷已:未来的日子还有多少呢
【诗句释义】: 赤地无遗蘖,悬知一岁空:指田地干枯,庄稼全死,预感到这一年会颗粒无收。 乖龙忽解事,死虎亦争功:指天气突然放晴,旱情解除,连凶猛的野兽都开始争夺食物。 土燥财沾块:土地干燥,庄稼丰收,农民们高兴地聚在一起。 人安未转蓬: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像古代那样流民四散。 翻思泻东海:想到黄河的水能流入东海,为人民带来利益。 何计请天公:怎么向苍天祈求降雨呢? 田亩膏腴阔:农田肥沃宽广。
译文: 画中牛角错落,技艺高超令人赞赏。 刻意在牛的脚上作画,至今还让人拍手叫绝。 你看世间事,类似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浩叹无可奈何,只好悠然起遐想。 注释: 1. 杂兴十首:指《杂兴》组诗中的十首诗。 2. 误点成驳牛:指画牛时不小心将牛角点成了交错的样子。 3. 妙技有馀赏:指画技高超,值得赞美。 4. 作意画蛇足,至今犹抚掌:意思是说,刻意在牛的脚上作画,到现在还让人拍手叫绝。 5.
避寇还舍一首 乱定还三径,阴阴夏木初。惊弦无固志,巢幕且安居。宴坐心如地,幽寻步当车。经丘仍窈窕,绕屋正扶疏。抟黍空怀友,提壶或起予。老来无住着,聊复爱吾庐。 注释: ①“三径”:指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三径就窄”。后用“三径”指代田园。 ②“夏木”:夏季树木。 ③“惊弦”:惊弓之鸟。比喻有顾虑和畏惧的人。 ④“巢幕”:比喻隐居之地。 ⑤“宴坐”:悠闲自在地坐着。
【注释】凌歊:山名。在今山西运城县西南,相传为舜葬九疑山的地方。云山:指此山。丹槛:红漆栏杆。锦袍:指皇帝所服的龙袍。鳌分:鳌山。鲸吸:大鲸吸水。平野:平地。手决飞云:用手挥散满天的浮云。坐侵寒露:身坐于冷月之下。 【赏析】《登凌烟台》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写诗人登上凌歊台远观群山之壮丽和观赏日出时的奇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自然风光写得如诗如画,生动传神
诗句: 大块浮空转两轮,越南燕北共毫尘。 齐州古莽应相笑,梦觉何人定识真。 译文: 画面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景象,巨大的画卷漂浮在空中,如同转动的日月,跨越了越南和燕京两地,仿佛尘埃都被卷在了一起。在这片广阔的画中,齐国的古老土地和莽莽森林似乎都相视而笑,而在梦中醒来的人又谁能真正识别出这画中的真假? 注释: - 大块浮空转两轮:这里的“浮空”指画中的景象超越了现实,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
【注释】 秋深向寒数日泥补墙垣入此室处用东窗即事韵作:秋天来临,气温下降,几日里修补了墙壁。进入这个屋子,用“东窗即事”的韵律来写。 山中高隐不易得,今古荒途空九招:在山上隐居很难得到,古今的道路荒芜而空旷,就像只有九个招徕的旗帜一样。 何异清湖长菱葑:这和湖上长着长满菱叶的水草有什么不同呢? 翳眼苍云谁复撩:遮住了我眼睛的苍茫的云彩,还有谁能撩拨呢? 【赏析】 这首七绝
注释: 秋深时已经有几日的阴雨,我修补了泥墙进入这个屋子,这里用《东窗即事》韵做诗。 莎鸡知道时令已入室,庭院中的草多情还映照着台阶。 何不披着褐衣坐着看世态,写书不需要如《齐谐》般夸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深时节的诗。诗人以莎鸡、庭草等自然景物为素材,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首句“秋深向寒数日泥补墙垣入此室处”中,诗人描述了秋深时节的情景,以及自己在修补墙垣时的心境。秋深时节
诗句释义与译文江仲嘉书称去常山灵真洞半里许得林壑殊胜余记昔过谢源道中乱峰峭壁间竹树荟蘙今仲嘉所称得非此耶因寄百二十字 - 注解: 江仲嘉提到他曾经在常山的灵真洞半里路外得到了一处风景极佳的地方,我曾经经过那里。这里的“谢源”可能是地名或地点名称,而“荟蘙”则意味着繁盛或者聚集。江仲嘉所提到的“非此耶”可能是在询问这是否是他所指的那个特别之处。 - 译文: 我听到说灵真洞的路径旁开了一个小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