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戡
【注释】 鹊噪:喜鹊在房檐上叫。 虚檐:指屋檐,因无瓦而空。 奇薰:香气。 山薯:一种植物,茎、根入药,可治痢疾。 淮白:淮北地区出产的白萝卜。 东海:今属江苏、山东一带,盐多。 分甘:古代祝寿用语,表示共享寿礼。 齐眉:古代男女两鬓各齐眉际,比喻夫妻和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友人家中为太夫人寿宴作诗,并自注“以淮白南京山药为子真太夫人寿”可知,这是一首祝寿诗。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
金陵道中 早年间游历遍诸方,触处无心是道场。 三已不须形喜愠,两来宁肯异炎凉。 落霞孤鹜仍秋水,衰草残云又夕阳。 天假一帆风力便,回头五日到家乡。 注释: 1. 蚤年游历遍诸方:早年(年轻时)游览过很多地方。 2. 触处无心是道场:处处都是修行之地,无时不在修炼。 3. 三已不须形喜愠: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不必再对喜怒哀乐有形于色。 4. 两来宁肯异炎凉:两次经过(旅途)都不在乎温度变化。 5.
诗句释义 1 扁舟东下自夷犹:描述诗人在东行时,心情复杂,既犹豫又坚定。"扁舟"指的是小船,"东下"指的是向东行驶,"自夷犹"表示自己犹豫不决。 2. 胸次浑无一物留:形容诗人的内心非常宁静,没有任何杂念。"胸次"指的是内心,"无一物"表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留"在这里是动词,表示留下。 3. 世味横陈如嚼蜡:比喻世间的繁华如同嚼过的蜡一样乏味。"世味"指的是世间的滋味,"横陈"表示呈现
【解析】 “雁峰”即雁荡山,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永嘉、洞头三县交界的海上,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槎头缩项鳊”是说江上漂流的木筏子上,有一种鳊鱼缩着脖子像在躲避危险。“三伏炎光真烁石”是说夏天的烈日如火,热得石头也发出光来。这两句写出了大江行舟的艰难和炎热。“重湖骇浪远连天”是说湖中波涛汹涌,浪高似天,船只能远远地跟随着波浪航行。“快风坐阅千帆过”是说顺风使帆船飞快行驶,看着千帆竞发
【解析】 “我爱荆溪拟卜居,万家人物在蓬壶”一句中“荆溪”为地名,是作者的故乡。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万家人物在蓬壶”一句写出了家乡景色的美好,用“蓬壶”代指家乡。 “湖光潋滟新磨镜”一句中“潋滟”形容水光彩华。“镜”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美丽景象,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顾渚茶甘风袂爽,石亭梅老月轮孤”一句中“顾渚”是地名,“石亭”是指山中的亭子,“梅”是梅花
【注释】 自咏:自我吟诗。南柯:古代传说中槐树下有蚁穴,人入其中,顷刻化为胡蝶。后用为比喻虚幻之事。 白发人间所阅多:指一生看尽了世间的荣辱。 土木形骸齐物我:指自己的形骸与万物一样,都是泥土和木头造成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物我:指人和物。) 萍蓬踪迹惯风波:指漂泊不定的足迹,早已习惯了风浪的颠簸。 可怜造化小儿耳:造化,指自然规律或天帝。这里指自然规律。小儿,指天真、幼稚的人。
奉祠东归 诗句释义 - 书生贱分动多奇:描述一个书生在官场中因身份低微而经历的奇异和曲折。 - 浪得声名毁亦随:形容那些仅仅为了名声而行事的人,一旦失去这些名声,他们的名誉也随之丧失。 - 绝口不须谈世事:表示一个人对于世间的纷扰和世事不再感兴趣,而是选择保持距离。 - 扪心唯有仗天知:表达只有通过内心的诚实和对自然的感知,才能了解真正的世界。 - 人间变态浑如戏:把人世的变化比作戏剧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注释提示等来分析。注意答题模式:先解释诗句的意思(1分),再分析其作用(2分);最后分析作者的情感。(2分)。“峰峦过目非吾有”一句中的“非吾有”运用了反衬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江山的热爱;“鸥鹭无心似我闲”一句中的“闲”字写出了自己归隐山林后心境的宁静。“幸得年丰归去好”这句中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有感 - 诗意: 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感慨。 - 译文: 我深感官场生涯的艰辛,年岁已老,不堪重负。 - 注释: 仕路 - 指官场或仕途生涯;驱驰 - 奔走,忙碌;自怜 - 自我怜悯。 2. 自怜踪迹遍东南 - 诗意: 描述诗人四处漂泊,经历丰富。 - 译文: 我自怜于我的足迹遍及整个东南地区。 - 注释: 踪迹 - 行踪;遍 - 遍及;东南 -
诗句解析 1 蚤岁:年轻时。 2. 登瀛浪自期:意指早年就有着高远的志向,希望能够像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上的人一样,遨游于天空之中。 3. 一为俗吏困驱驰: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官场中奔波忙碌,形容其生活被束缚在世俗事务之中。 4. 平生不得文章力:表示一生都没有发挥出文学创作的能力或才华。 5. 老去宁求世俗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希望获得的是世俗的认可和理解。 6. 到底粗官是男子:最终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