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孚
扬州 千载残城生乱莎,夕阳吹角秋风多。 吴公台下已黄土,扬子桥头空白波。 隔岸橹声桃叶渡,满楼灯影柳枝歌。 当年杜牧亦何意,空向珠帘醉绮罗。 译文: 扬州 千年后的古城已经长满了乱糟糟的草丛,夕阳下吹响号角的声音和秋风交织在一起。 吴公台下已经变成了黄土,在扬子桥头可以看到一片空荡荡的河水。 隔着河对岸,听到的是划过水面的船桨声,而在楼上,灯光下的人影和摇曳的柳枝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首诗是关于韩信的,通过描述韩信的形象和历史地位,表达了诗人对韩信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淮阴侯庙 - 指的是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一个纪念淮阴侯韩信的建筑或庙宇。 2. 汉家罗网政高张 - 描绘了汉朝时期政治上的严密控制和权力的集中。 3. 谁有勋名纪太常 - 问句式的表达,询问在汉朝历史上有哪些人的功勋能够被记载在太史令(太常)的史书中。 4. 戏尔筑坛呼大将 -
下面是对这首诗《广川大夫庙 其一》的逐句释义: - 俯察人情仰宪天:俯察,这里指观察、体察;人情,指世间的人情世故;仰宪天,仰望天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观察世间人情的同时,也仰望着天道和自然的法则。 - 素王心事策三篇:素王,这里指的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等被称为“素王”的人物;心事,指心中所思所想;策三篇,指撰写的三部作品。这句诗意味着诗人以素王的智慧和心思,撰写了三部重要的作品
【注释】 雄州:今河北雄县。白沟:在今河北省高碑店市东,是辽、金分界处。 事已休:指宋室南渡后,中原被元军占领。 割神州:指宋室南渡后,宋朝的领土大部分丧失。 一衣带水:指长江。 残阳外:夕阳西下。 犹有人言:还有人称它为白沟。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首联写雄州一带,辽、宋两朝交战已久,战事结束,这里曾一度成为两国分界的地带。颔联写昔日的战场已经恢复平静
【诗句解析及赏析】 1. 京口 - 注释:这是诗人提及的地点,位于镇江市北。 - 赏析:诗的开篇点出了诗歌的背景,即在镇江的某个历史遗迹上,为后续的内容铺垫了场景。 2. 昔日巍楼倚北门 - 注释:指过去有一座高大的楼阁坐落在北城门附近。 - 赏析:描绘了京口地区的历史风貌,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之情。 3. 朱阑空锁苍苔痕 - 注释:红色的栏杆上长满了青苔
【注释】 尺五:一丈五。禁城西:指北京的西面,即长安街。螮蝀: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狻猊: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太行山色浮鲸浪:形容黄河之水波涛汹涌。上国:京城,这里指长安。迢迢:遥远的样子。河汉:天河。玉绳:银河。 【译文】 过卢沟桥,只见天边云烟缭绕,禁城的西侧,高耸入云的华表旁,垂柳依依,轻拂堤岸,犹如仙子舞袖。 从海上飘来双螮蝀,从天空中飞出万狻猊。 看那太行山色,如同浮在海面上的鲸浪
【注释】 君子馆:指藏书之所。 牢落:孤独冷落。 征岐:在歧途中,泛指到处游历。 杨朱:即杨朱,战国时人,认为人生在世,应当保全自身,不应追求富贵荣华;但有时为求富贵荣华而牺牲生命。后用“杨朱”指代不慕名利的人。此处借以讽刺那些只知读书而不肯做官的儒生。 孤馆:指荒凉的旅馆。 挑灯:点燃油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山中时所作,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诗的开头两句
观光楼——登高望远的感悟 越王楼,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系公元656年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陈孚于元代创作的《观光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诗人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对家国万里、友人共眠的深深感慨。 “试上危楼望”,这句诗便道出了一个旅人初次登上高耸入云的楼阁时的激动心情。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楼阁本身
诗句:万里家书到,催归未得归。山妻愁掩袂,稚子病牵衣。 译文:远方的家人寄来了一封家书,催促我回家,但我未能如愿。山中的妻子忧愁地掩住衣袖,而年幼的孩子们因病缠着衣服。我在客舍里,四周都是偏僻的园林和稀少的官务。 注释:1. 万里家书到,催归未得归:“万里”指家乡遥远,“家书”是指家人寄来的信件,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2. 催归未得归:诗人被朝廷征召,但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只能在家等待
【注释】 寄扬州教胡石斋 其二:此诗题注云:“时余将归,留别石斋。”石斋名不详。石斋,指石之轩,见《送李长蘅之江阴序》。石之轩字君实,号澹庵,吴江(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郎中。 昂然:高傲的样子。 贾傅:汉贾谊,曾为梁怀王太傅,后因遭忌被贬长沙。 申公:西汉申屠嘉。 瘦已肩如鹤:形容自己清贫如鹤,瘦削的双肩像一只鹤。 气似虹:比喻自己的精神气概,好像彩虹一般。 北门端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