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上危楼望,东风尺五天。
一溪寒泻月,万壑暝含烟。
古塞黄云外,巍台白雁边。
谁怜家万里,有客拥衾眠。

观光楼——登高望远的感悟

越王楼,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系公元656年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陈孚于元代创作的《观光楼》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诗人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表达了对家国万里、友人共眠的深深感慨。

“试上危楼望”,这句诗便道出了一个旅人初次登上高耸入云的楼阁时的激动心情。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楼阁本身,而是通过自己的登高行为,引出了下文对风景的描写。“东风尺五天”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春风的力量和时间的流转描绘得生动而形象。风轻轻吹拂,仿佛能带来一天的时间流逝,这样的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想象力。

接下来的两句“一溪寒泻月,万壑暝含烟。”更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以“寒泻月”、“暝含烟”形容夜晚的景色,月光透过溪水流淌,映照出万壑的轮廓,云雾缭绕,似乎整个景象都被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之中。这种描述不仅让人感觉到一种寂静的美,也让人不禁思考自然的奥妙和世界的广阔。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上,他接着写道“古塞黄云外,巍台白雁边。”这里,“古塞”与“黄云”构成了一个古老的边塞景象,而“巍台”则象征着高远和坚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边疆的敬仰以及对友人安危的关切。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贯穿始终,使整首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色彩。

“谁怜家万里,有客拥衾眠。”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朋友们因思乡而难以成眠的孤独之感。这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心声。

整首《观光楼》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更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家国情怀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珍重。通过对这座名楼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怀家国,便能拥有一颗宽广而坚定的心。

陈孚的《观光楼》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和历史情感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