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残城生乱莎,夕阳吹角秋风多。
吴公台下已黄土,扬子桥头空白波。
隔岸橹声桃叶渡,满楼灯影柳枝歌。
当年杜牧亦何意,空向珠帘醉绮罗。
扬州
千载残城生乱莎,夕阳吹角秋风多。
吴公台下已黄土,扬子桥头空白波。
隔岸橹声桃叶渡,满楼灯影柳枝歌。
当年杜牧亦何意,空向珠帘醉绮罗。
译文:
扬州
千年后的古城已经长满了乱糟糟的草丛,夕阳下吹响号角的声音和秋风交织在一起。
吴公台下已经变成了黄土,在扬子桥头可以看到一片空荡荡的河水。
隔着河对岸,听到的是划过水面的船桨声,而在楼上,灯光下的人影和摇曳的柳枝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当年的杜牧对此又有什么感触呢?只是空对着那华丽的珠帘,沉醉在那绮丽的丝罗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这座千年古都的沧桑景象,以及它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首句“千载残城生乱莎”,用“残城”、“乱莎”来描述扬州城的破败与荒凉。诗人通过“夕阳吹角秋风多”这一句,展现了秋天的扬州,夕阳、号角和秋风共同构成了一副凄凉的画面。
接下来的三句,诗人通过对吴公台、扬子桥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扬州的衰败。吴公台已经变成了黄土,而扬子桥头则只剩下一片空白的河水。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扬州的衰败之快,仿佛一夜之间就被岁月所吞噬。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隔岸橹声桃叶渡”和“满楼灯影柳枝歌”的描述,展现了扬州的美丽与繁华。这些美景与扬州的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慨于历史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扬州的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扬州美景的描绘,展示了扬州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