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褧
注释: 西南边塞遥远而辽阔,云雾缭绕,烟霞缭绕,星罗棋布的土地划分着疆界,道路遥远且艰难。 我对你的思念之情和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应当与你相等,锦城虽然快乐,但不如家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李文清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首两句描绘了边塞的广阔景象和艰苦的边关生活,展现了边地的荒凉与孤独。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宦途生涯的厌倦和对家的眷恋之情。颈联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认为锦城虽然繁华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蜀山秦树碧相连 - 释义:蜀地的山(蜀山)与秦地的树木(秦树)翠绿相依,仿佛连成了一片。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四川与陕西交界处春天景色的画面,山峰连绵不断,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山水画。通过这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鸟道花开三月天 - 释义:鸟道上盛开着鲜花,仿佛春天已经来临。 - 赏析:这里的“鸟道”可能指的是山路或小径
詹事府承宣使方君恕还岳阳 【注释】: 1. 詹事府:古代官署名,掌太子家政。 2. 方君恕:指方岳(1187-1246),字公美,号雪窗,庐陵人,南宋文学家、诗人。曾任职于荆湖南路安抚司参议官兼权鄂州知州,后调任太学博士。 3. 岳阳:古地名,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4. 银榜宫前:指科举试场。 5. 近识君:最近才认识你。 6. 当时悔:那时后悔。 7. 早知闻:早就知道。 8. 相逢未尽
【注释】 方:指代方君,即方信孺。岳阳:今属湖南,古称南郡,位于洞庭湖西岸。 【赏析】 此为酬赠诗。诗人久闻方君的大名,故特来信相邀,请他到岳阳游览名胜,并代他寄书给友人,问候起居。诗中写到了“头颅将四十”,是说诗人年近四旬,已是一个中年人了,可见方君与诗人年纪相当,彼此之间感情深厚。 首句“江南才子总知名”,用典,点出方君的身份和声誉。 第二句“久别烦君为寄声”,言方君久未见面,所以写信来问候
这首诗是送李文清之官八番宣慰司幕府的。 首句“马谙旧路不崎岖”意为,我熟悉这路,所以不会感到困难和危险。第二句“草色新袍是故吾”意为,我的新衣上的颜色与草原上的颜色相映成趣,仿佛回到了故乡。第三句“山鸟山花总相识”意为,山上的鸟和花我都认识,所以没有什么可写的。最后一句“莫将诗句咏娵隅”意为,不要在诗中写关于鸟和花的细节,因为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文清的深情厚谊
诗句释义: 1. 同年折桂复同官,指王在中和我在朝中同时获得官职。"同年"是指同一年考试或被选拔的官员,这里指的是我和王在中都是科举出身,因此有相同的职位。"折桂"是一种荣誉,表示获得高官。"同官"则意味着我们同时担任官职。 2. 同巷衡门指顾间,意指我们的住宅相邻,所以可以相互照顾。"同巷"表示我们在街道上的邻居关系。"衡门"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门前有横木作为装饰,象征简朴
【注释】 1. 王在中:名不详,同榜进士,官至编修代祀西行。 2. 联镳席帽:指同车同行。 3. 杏园春:指杏花盛开的春天。 4. 宫花:指皇宫里的花朵。 5. 分携:离别。 6. 顺承门: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府历城县。 7. 草如茵:草很茂盛,如同绿毯。 【赏析】 《送同年王在中编修代祀西行》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与同年好友分别时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意真挚深厚。
娇儿文褓语初莺,内子闲闺数驿程。 注释:娇儿:指儿子;文褓(bǎo):用丝织的布做成的小兜兜,裹着婴儿;莺:黄鹂鸟;内子:妻子;曲江春酒:唐时京城长安有“曲江”的美称,曲江边有许多美酒名店,所以这里指美酒;芳樾:芳香的树木形成的树荫。鹃声:杜鹃啼声。 译文:娇儿刚刚学会说话就像黄鹂一样,他的妻子在闲静的家里等待几路行程的丈夫。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王在中编修的时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注意要结合题目要求,理解并分析每句话的意思,再将整首诗的意思连缀起来。“银盝天香出帝都”,意思是说银制的小匣子盛着天香从京城出来,形容王在中为皇帝代祭时的威风凛凛。“春衣綷粲马连𨁏”,意思是说春天的衣衫绚丽鲜亮,骑着马一路奔驰。“城南关吏争来认,曾向当年见弃繻”,意思是说城南的守关官吏争相前来辨认,曾经因为被弃置而受到冷落。 【答案】
【注释】 1、集贤学士:官名。唐玄宗时置,掌校理经籍碑刻等事,由翰林院学士充任。2、少日轩车意气多:年少时乘坐轩车,志气高昂。3、老聃语:指老子之言。4、向人不晓缺壶歌:指《庄子》中“庄周梦为胡蝶”一节的故事。5、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赵集贤致仕的感慨。首联赞美其年轻时的志气;颔联赞美其口才;颈联则讽刺其晚年的言行不一;尾联则对其致仕表示惋惜。 【译文】 赵集贤年青时意气风发,曾经乘坐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