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頔
铜池织风翠波跃,睡足暖烟饥不唼。 铜池:指铜壶滴漏的水面,因水声似鼓瑟之音,故名。 织风:形容水流轻缓如琴瑟之声。 翠波跃:形容湖水碧绿清澈,波光粼粼。 睡足暖烟饥不唼(jià):意谓在铜壶滴漏的水声中悠然自得,仿佛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和食物的匮乏。 重帘未厌云水姿,华屋清深寄间绝。 重帘:指重重重叠的帘幕。 云水姿:形容帘幕轻盈飘渺如同云水一般。 华屋:华丽的房屋。 清深:指深邃幽静的氛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内容要点是“爱花朝开,怜花暮落”“赋质无乃薄”等,然后对诗句进行赏析,最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此诗前四句写木槿花朝开暮落,颜色虽可人,赋质无乃薄,言其花开花落,颜色鲜艳却易凋谢,不禁感叹其花质之薄。后六句写木槿花亭亭玉立,映入池水,风动也显得绰约,与芙蓉花仿佛相似,又似木芍药依稀可见
西湖曲 侬家生长西湖住,画舫红窗日来去。 不识干戈战四夷,良辰歌舞酣朝暮。 越王怀愤攻城来,士卒失守城门开。 娇容如花惜不得,一旦零落同蒿莱。 百年气运如过电,头白眼昏那忍见。 商山路杳云雾深,桃源不假渔郎便。 钱王宫阙草树荒,景灵台榭风雨凉。 孤山梅花幸无恙,父老含悲辞故乡。 注释: 1. 侬家生长西湖住:我出生在西湖边,生长在这里。 2. 画舫红窗日来去:画舫和红窗,指代杭州的景色。 3
《白槿花》 白槿花开于秋,素净高洁不媚俗。 淡泊超群众花卉,不争春色与芳华。 清光洒落月下影,缟衣舞动照婵娟。 佳人独守空闺中,寂寞凄凉自怜怜。 碧云环绕翠树生,皎洁万玉悬天边。 朝露暮霜终有落,物之自然成循环。 嗤笑世间雍肿木,徒然终日享荣华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首先要理解全诗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艺术特点的角度进行赏析。 第一句“妾家住西湖”是交代了人物的生活环境,为下文的写织作铺垫。第二句“家贫守清素”写出了织妇家境贫寒,生活艰苦。第三句“年方二十初”,说明织妇年纪尚小,还没有出嫁。第四句“学织常恐暮”,说明织妇学习织布,常常感到担心害怕。第五句“父母生我时”,说明织妇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所以她无法照顾自己而被迫出嫁
【注释】 机织不畏多:织机上有很多布,不怕多做。 但畏官府促:但是害怕官府催交。 去年布未输:去年的布还没有完成交货。 今年粮未足:今年的粮食还没有准备完毕。 阿姑八旬馀:婆婆已经八十多岁了。 缩首檐下曝:头缩在屋檐下,暴晒着。 君戍忧边庭:你去边关守卫边疆。 妾心念机轴:我在家思念织机的转动。 【赏析】 此诗为许由诚于元和七年(812)任永新县令时所作。当时,诗人任永新县(今江西永修县)知县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第一句的意思是:乱丝一入手,上机织了十余匹。这一句中“乱丝”是说织妇织布时,手头上有很乱的丝线,但织女却能熟练地驾驭这些乱丝,织出好布。“十数匹”则说明她织布的手艺很高超。 第二句的意思是:细花间鸾凰,精巧难测度。这句中的“鸾凰”是指用彩色丝线织成的鸾鸟和凤凰等吉祥物图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译文: > 二月日初七,压天风雨急。 > 意思是:二月十七日,天空中乌云密布,风雨交加。 > 仆夫问讯回,苗民水涡集。 > 意思是:仆人回来询问情况,苗民的水涡聚集在一起。 > 仓猝戒行李,二三竞奔入。 > 意思是:匆忙地收拾行囊,二三人竞相跑进去。 > 天寒泥涂滑,出户行不得。 > 意思是:天冷且路面泥泞滑,无法出门行走。 >
【注释】: 清溪:水名,在江西省。 爱竹移家竹林住:喜爱竹子便把家搬到了有竹子的地方。 阶前老竹铿玉声:台阶前的竹子好像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秋夜读书沾竹露:秋天晚上读书时沾到了竹露。 书声绕屋杂竹声:书的声音和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竹色侵书助书趣:竹的颜色渗透了书本,增加了阅读的兴趣。 龙孙:竹的嫩芽。 凤尾:竹的枝条,像凤凰的尾巴。 有时携琴倍竹弹:有时候携带着琴,加倍弹奏竹子的声音。
【注释】 百牛图:描绘一百头牛的图画。 繄谁:谁,指谁画此百牛图? 绢素淋漓悬雨壁:用绢素画成的牛画挂在墙壁上,因雨水浸湿而显得淋漓湿润。 摩挲细认角头奇:用手轻轻抚摸仔细辨认牛角的形状。角头:指牛的头角。 戴嵩: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牛马。 牧童骑策过前村:牧童骑着马走过村庄前。 春树阴阴春草碧:春天的树木郁郁葱葱,青草翠绿。 云收雾敛山花明,远近巅崖翠光湿:云雾消散后,山花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