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溪上竹无数,爱竹移家竹林住。阶前老竹铿玉声,秋夜读书沾竹露。
书声绕屋杂竹声,竹色侵书助书趣。竹根个个长龙孙,竹上鸾凰亦来聚。
有时携琴倍竹弹,两袖清阴分竹翠。云梢月干竹弄影,杖竹寻诗过桥去。
平生性癖亦爱竹,不问主人造竹所。君不见一筇投陂忽变化,万卷幡胸胜插架。
【注释】:
清溪:水名,在江西省。
爱竹移家竹林住:喜爱竹子便把家搬到了有竹子的地方。
阶前老竹铿玉声:台阶前的竹子好像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秋夜读书沾竹露:秋天晚上读书时沾到了竹露。
书声绕屋杂竹声:书的声音和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竹色侵书助书趣:竹的颜色渗透了书本,增加了阅读的兴趣。
龙孙:竹的嫩芽。
凤尾:竹的枝条,像凤凰的尾巴。
有时携琴倍竹弹:有时候携带着琴,加倍弹奏竹子的声音。
云梢月干竹弄影:形容月光下竹的影子摇曳生姿。
杖竹寻诗过桥去:拿着竹子找诗,走过桥去。
性癖亦爱竹:我天生就喜欢竹子。
主人造竹所:是主人造的竹房子。
投陂:倒到水里。
幡胸:悬挂在胸前。
万卷:形容书籍很多。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画,表达了自己酷爱竹子的感情。全诗共分六段,每段四句,每两句一韵,押平声韵。前四段描写了作者对竹林的喜爱,第五段写了作者的性情爱好,最后一段写自己寻找诗句的情景。整首诗以竹为线索,通过“爱”、“移”、“听”、“书”等动作,展现了作者对竹子深厚的感情。
首联“清溪溪上竹无数,爱竹移家竹林住。”写清溪边有无数的竹子,我喜爱它们于是将家搬进了竹林。这里的“移家”一词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程度,也反映了他对环境选择的态度。
颔联“阶前老竹铿玉声,秋夜读书沾竹露。”写台阶前的竹子好像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秋天晚上读书时沾到了竹露。这里通过“铿玉声”和“沾竹露”两个动作描绘出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颈联“书声绕屋杂竹声,竹色侵书助书趣。”写书声和竹声交织在一起,竹色渗进书本,增加了阅读的兴趣。这两句话既写出了竹子的特点,又表现出了诗人对阅读的重视。
尾联“有时携琴倍竹弹,两袖清阴分竹翠。云梢月干竹弄影,杖竹寻诗过桥去。”写带着琴去加倍弹奏竹子的声音,两袖被凉爽的风所拂动,影子随着竹影摇曳,手持竹杖去寻找诗句,走过桥去。这几句描绘了诗人与竹子的亲密无间关系,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整首诗以竹为线索,通过“爱”、“移”、“听”、“书”等动作,展现了作者对竹子深厚的感情。同时,诗人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对竹子的热爱之情,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