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巽
诗句解析: 1. "玉台明月出云端":描绘了月亮从云层中升起的场景。玉台,指代高耸的楼阁或宫殿。 2. "照见芳姿雪色寒":通过月光照射,展现了梅花的洁白和冷艳。 3. "影动冰轮来舞鹤":影子在移动时仿佛是冰轮(月亮)变成了一只舞动的鹤。 4. "香浮银阙现飞鸾":香气似乎飘浮到天上的宫殿中,形成了一只飞翔的鸾凤。 5. "翠蛾淡扫簪花对":女子轻轻地用梳子梳理着眉毛,并戴着花簪。
清溪有客偶相招,步屧微吟过画桥。 花覆石阑晴雪坠,香浮冰涧冻云飘。 水边人立停兰棹,树下仙迎吹玉箫。 不见当年题柱者,担头折得唱归樵。 【注释】 ①溪:小河流。 ②步屧(hǎo ):步行。屧,同“鞋”。 ③花覆石阑:花瓣覆盖在栏杆上。 ④折:折断。 ⑤担头:指挑柴担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景色的诗。诗人以优美的词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一句:“清溪有客偶相招,步屧微吟过画桥。”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太液池边柳未芽” 注释:太液池,古代皇家园林。柳树尚未发芽。 译文:在太液池的周围,柳树还未长出新芽。 2. “上林梅萼又开花” 注释:上林苑,位于今北京市西南。梅萼,指梅花瓣。 译文:在上林苑中,梅花再次开放,花瓣洁白芬芳。 3. “霓旌绕树龙舆过” 注释:霓旌,彩色的旗帜。龙舆,皇帝的御车。 译文:彩色的旗帜环绕着树木,皇帝的龙驾御车经过。 4.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林下梅 - 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林下的梅花。 2. 冰为肌骨玉为神 - 形容梅花晶莹剔透、纯洁高雅。 3. 林下归来见美人 - 诗人从林中返回时看到了美丽的梅花。 4. 冷眼笑看千树雪 - 形容梅花在寒冷中傲然绽放,仿佛是在冷眼中欣赏着周围的雪景。 5. 含情欲赠一枝春 - 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愿意将春天的美好赠予它。 6. 花飘萝径留芳迹 - 花朵随风飘落
月下梅 月底初开琼蕊香,枝头低转玉蟾光。 当筵太白停杯问,对阙素娥涵镜妆。 望断清辉楚天远,寄来绿萼陇云长。 关山千里遥相忆,不觉新添两鬓霜。 注释: - 琼蕊香:梅花的香气像琼花一样清新。 - 玉蟾光:月亮的光像玉一样的明亮。 - 太白:李白的别称。 - 素娥:嫦娥,传说中月亮里的仙子。 - 清辉:明亮的月光。 - 陇云长:指远方的云朵。 - 关山:指的是高山关口,也比喻困难重重的地方。 赏析
【解析】 此诗为客中作。首联写梅,点出“惊岁晏”,写出了梅花在严寒中开放,傲雪凌霜的品格;颔联写归第,写出了作者归第后,独自凭阑远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颈联写景,通过冰柱、雪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写思君,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报效祖国的决心。全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答案】 (1)译文: 客居异乡的我,见这枝枝梅花在严冬时节盛开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竹和梅花为题,借咏竹梅,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前两句写景,“竹外梅”,点明题旨。后四句抒情,写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意境清新,风格淡雅,是一首咏物抒怀诗。 “竹外梅”三字,是诗眼。诗人先写竹外梅花的清丽脱俗。在月色映照下,梅花的影子横斜于水面,与月中的倒影相互呼应,形成一幅水天一色的画卷。接着诗人又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梅花的风姿。连枝上几朵雪花点点
水驿梅 官亭芳树倚寒江,琼蕊疏疏映琐窗。 停棹晚看花发少,开轩时有雁来双。 一枝春到书先寄,千里使还心已降。 尽日凭阑酣咏久,香浮绿萼酒盈缸。 注释:在驿站的梅花:官亭里的树木靠着寒冷的江岸,洁白的花朵稀疏地开放着,透过窗户映照出来。我停下船桨晚上去观赏,只见梅花盛开得很少。打开窗户时,时常有成对的大雁飞来。春天来临,我把梅花提前寄出去,希望它能够安全到达千里之外。整天倚靠在栏杆上吟咏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以端午节为主题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来表达对节日的独特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1. 诗意解析: - 诗怀自许吞江水:诗人表达了自己胸怀宽广,如同能吞纳江水一样,展现了他的豪迈与自信。 - 酒面犹堪晕夕阳:尽管是烈酒,但还能让太阳的余辉映照在酒面上,暗示了饮酒之人的豪情壮志。 - 共欲奔驰成底事:众人一同畅饮,仿佛是为了驱散心中的愁绪
玉堂梅 翰林夜直对臞仙,月上南枝香暗传。 雪片飞花迎腊瑞,冰容倚树带春妍。 词臣题处称魁品,学士簪来集御筵。 归到琐窗清不寐,花边呵冻写鸾笺。 注释: 1. 翰林夜直对臞仙:翰林院的官员晚上值班对着仙人(瘦弱的道士)。 2. 月上南枝香暗传:月亮升上了南边的树枝,香气悄悄地飘散出去。 3. 雪片飞花迎腊瑞:雪花像飞舞的花瓣一样,迎接着新年的吉祥。 4. 冬日里,花儿在冰雪中生长,显得更加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