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中
``` 取 夺 祈 连 筑 汉 台,敌 人 魄 丧 色 如 灰。 边 亭 卧 鼓 休 鞍 马,每 过 山 前 恸 哭 回。 注释:夺取祈连筑汉台,敌人魂魄丧失,脸色如同灰烬。边塞的军营中,士兵们放下战鼓,卸下鞍马,每当经过山前,都会悲痛地流泪。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入塞曲六首》之一,描绘了边境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艰苦生活。诗中通过“夺取祈连筑汉台,敌人魄丧色如灰”这两句
乌夜啼 银汉微风月半阴,轻罗绣幌麝烟沉。 栖乌不晓肠方断,故傍纱窗啼夜深。 注释: 乌夜啼:一种曲调,多用于写思妇怀远。 银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银河。 微风:轻轻的风。 月半阴:月亮被云遮挡了一半。 轻罗绣幌:轻纱窗帘。 麝烟:用麝香熏过的香料。 栖乌:栖息在树上的乌鸦。 肠方断:心绪烦乱。 故傍纱窗啼:因此,就靠着纱窗啼叫。 赏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乌夜飞”,“乌夜悲”
《入塞曲六首·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全诗如下: 卷旆风行扫北平,铙歌尽唱凯旋声。 白驮载甲三千万,无数降王系一缨。 接下来将结合注释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卷旆”即收旗的意思,“风行”指迅速行进。“北平”指的是京城长安,这里用来比喻战场的辽阔与壮阔。“铙歌”是一种古老的军乐,“尽唱”则意味着士兵们高歌凯歌,庆祝胜利。这些词语都传达出了战斗的热烈氛围和士兵的士气高昂。
《入塞曲六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六首。此组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征战的艰苦生活。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1. 诗句释义: - 汉帝未央亲定赏:汉帝在未央宫亲自决定赏赐。 - 最奇深入是高勋:最为奇特的是深入敌后取得的高功勋。 - 万人膏血涂原草:形容士兵牺牲巨大,鲜血染红了原野。 - 恩宠都归霍冠军
诗句释义:《后出塞五首·其五》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五首诗以一位军士的口吻,诉说他从应募赴军到从范阳叛军中脱身逃归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注释与译文 注释 - 关山: 指边远或险峻的山河。 - 悲风: 悲伤的风,比喻战乱的氛围。 - 箭镞(zhuó): 箭的箭头,常用作武器。 - 刀头: 刀口,这里比喻战争的残酷。 译文
注释:一箭射穿了敌军的云层,敌兵败逃,骑兵纷纷倒下;唐军牙旗驻扎在沙漠边,接受了敌人的投降。 已经勒石为碑,把禅让诏书刻在上面;更把露布送到明光县去,宣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唐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气势,以及取得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之情。首句“一箭穿云敌骑亡”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紧张气氛和敌人的溃败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蔑视。次句“牙旗驻碛受降王”则展现了唐军的胜利和威严
《出塞曲五首 其一》为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边塞诗。全诗如下: ``` 双毂亲劳万乘推,雕鞍玉勒引良媒。 长驱直捣楼烦北,有耳何由掩疾雷。 ``` 译文: 双毂的车驾被皇帝亲自驱使,骑着雕鞍玉勒的骏马,引来了贤良的媒人。我率领大军一直向前,直接攻破敌军的大本营楼烦,敌人哪里还有耳朵去掩住那震天动地的雷声! 赏析: 王昌龄在这首《出塞曲五首 其一》中,描绘了一幅雄壮的战前景象。诗中
组练千重色似冰,陇头亲见将星明。 鸟蛇结阵云横野,貔虎连营月近城。 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1. 诗意解读: -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描述了清晨进入洛阳东门附近的军营,傍晚时随队向边关开拔的情景。 -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描绘了日落时分,士兵们在风中挥舞着军旗,马匹的嘶鸣声与秋风交织的场景。 -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表达了在辽阔的沙漠上排列着无数的帐篷,各自招募士兵的景象。
``` 从军行六首 其五 从军须是问何从,莫倚雕戈决陷锋。 贰师帐下分金券,猿臂将军老不封。 【注释】: 1. 从军:跟随军队出征。 2. 须是:应该。 3. 何从:何处去向。 4. 倚:依靠、凭借。 5. 雕戈:指装饰精美的戈,象征武力。 6. 决:突破。 7. 陷锋:深入敌军的阵地。 8. 贰师:即李广。汉朝名将,以善骑射著称,曾与匈奴作战。 9. 帐下:军中。 10. 分金券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句解释: 1. "邀隽分追五单于":指的是邀请并追逐匈奴的五个部落首领。 2. "干戈扰扰不胜俘":形容战争的混乱,连俘虏都难以收拾。 3. "生掠降戎侦竁幕":指生擒敌军的投降者。 4. "衔枚一夜到狼胥":在夜间悄无声息地行进,到了狼胥(地名)。 译文: 在战场上,我邀请并追赶匈奴的五个部落首领,他们的战争如同干戈纷乱,无法轻易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