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望
元夜风光,上都灯火,辉映春色。 鳌冠仙山,龙衔瑞烛,银阙凌空碧。 紫烟深拥,黄云孤起,人喜乍瞻天日。 □云里,□□□□,侍臣□□鹄立。 雾收霞卷,珠帘开遍,翠幕娉婷争出。 倾国丛中,钧天合处,忽听鸣清跸。 貂裘小帽,随车信马,犹忆少年豪逸。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馀叹息
堂堂七尺,懔一时人物,孤映三蜀。 闲雅风流豪醉后,犹有临邛遗俗。 十载虞庠,一官楚塞,雅操凌寒玉。 江山千里,惠然来慰幽独。 落笔妙语如神,两章入手,不觉珠盈掬。 从此西归荣耀处,宁假华旌高纛。 乐府新声,郢都馀唱,应纪阳春曲。 老夫一醉,故人高义堪服
蜀日既衰洛日亡,前星灵武腾光芒。 元功百战两京复,万里阿瞒归故乡。 干戈纷纷遍四海,浯碑已立湘江旁。 太师艰难喜粗定,作此大字龙鸾翔。 纸摹缣拓四百载,家家传宝逾琳琅。 唐文中世未变古,燕许偶俪为班扬。 次山之文可也简,此颂未追周鲁商。 禄山滔天等穷浇,春秋之法诛无将。 骋兵二字斥边将,此语岂足惩奸强。 末篇三章颇辞费,笔力不复能铿锵。 磨崖勒铭亦何有,反复自赞乃尔详。 向来各人过许与
先生平生无俗嗜,博取珍奇自娱戏。 案间双尺本蛟龙,怪底雄雌俱出地。 含精古铁色沈沈,质白玉兮价黄金。 有时风雨暗堂室,直恐雷电相搜寻。 净业知君专笔砚,白首残编天眼见。 一朝出此瑞文房,神物化成非锻炼。 阅遍千人谁得将,主人比德端且方。 永供黄卷镇边幅,明窗净几生辉光。 先生歌成惊杰句,助发铿锵得君故。 何人似与郭代公,宝剑豪篇不须赋
大方广佛三身具,境号华严普贤住。 三千净土毛孔吞,百亿化身尘刹赴。 底事眉山迹偏显,端由象法时将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线顿开方便路。 将欲神变惊凡目,故敛光芒归窘步。 示现虽同人异见,开遮未判谁无惧。 臂力遥擎妙喜来,顶光近摄清凉互。 我来亲睹未曾有,方审传闻元不误。 阳春正值风日好,阴雨不逢雷雹怒。 入梦惟忧神鬼知,乘危暗有龙天护。 招提问路方上征,世界当空已先布。 千林寂历鸟声少
四纪才名淹世务,七年符节坤维住。 褒功屡有玺书来,趋诏尚迟轺传赴。 男儿功多投老遂,烈士心岂随年暮。 松杉顶秃始干云,骏驵齿长方识路。 所临遗迹纪萧规,相继小巫窥禹步。 补公旧处信有幸,顾我非才深自惧。 转粟飞刍驱蜀阪,摘山市马司边互。 伐柯执斧固非难,依样画葫终少误。 解牛毋叹妙肯綮,养虎尤工时喜怒。 騋牝三千归圉师,貔貅十万安都护。 公家遗利悉桑孔,阃将欢心收戍布。 关信增屯烽燧远
圣主忧勤躬万务,英豪宁许山林住。 弓旌号召士无留,竹帛功名公所赴。 天表对扬咨见晚,坤维镇抚歌来暮。 雪山增重绝纷埃,蜀道非难履平路。 分陕聊烦摅妙略,秉钧已叹迂高步。 朱轓抚俗远民怀,玉帐折冲荒服惧。 羽檄不飞烽堠灭,骏骨多收边市互。 孔明七纵讵非长,户牖六奇真不误。 农狎其野无外忧,马腾于槽有馀怒。 三陲绝徼皆妥安,诸将雄师今尽护。 九重益友思直谅,四蜀新声咏宣布。 帅阃方观勋业成
峨眉峻极西南著,万景庄严诸佛住。 高标天柱八纮张,雄镇坤维百灵赴。 我来雨霁群峰出,正值春暄三月暮。 上方解冻僧入岩,远俗来游客填路。 篮舆牵挽六十里,梯栈高低三万步。 鱼贯攀缘筋力疲,鸟腾陡绝神魂惧。 行经崖坂几萦曲,望极堪舆莽回互。 锦里遥看井底迷,雪山忽认屏间误。 幽岩得照石发彩,阴洞有声雷蓄怒。 楞伽仙音好鸟语,兜罗绵界神龙护。 沧海潮回波浪平,蓝田日暖烟霏布。 长虹欻放白毫光
艺祖开基登九五,驾驭群雄走龙虎。 五十馀年到章圣,将帅名臣犹接武。 王家再世蒙休光,父子继踵仍腾骧。 我从诸孙见画像,绝世风骨何堂堂。 隋国令公温如玉,方口丰颐秀眉目。 典刑犹在想可知,骨肉都匀肥不俗。 小令公为隋国儿,比之乃父加瑰奇。 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 百年神隽今已矣,貌向丹青尚如此。 虎头不用著三毫,燕颔须教飞万里。 屹然立向庙堂间,可使边人毛骨寒。 千载长存麒麟阁
著作之厅屏十幅,怪石沧江莽相束。 恍然坐我三峡旁,汹汹奔流欲颓屋。 不知狂澜何处回,壮哉万顷纳一杯。 自从此画出名手,海潮不复声如雷。 一时文士罗东观,波涛入笔驱河汉。 逍遥扪腹日来看,更得丹青助挥翰。 我本儒中山泽癯,烟蓑只合老江湖。 烦将一段好东绢,画个渔舟钓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