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望
此日天涯别,春风断客魂。 绿杨初暗路,芳草欲迷村。 祖帐前山远,骊歌落日昏。 相思今夜月,不复对清樽。 注释: 1. 此日天涯别:在这一天,我们在天涯分别。 2. 春风断客魂:春风也吹散了我心中的旅情。 3. 绿杨初暗路:初春的绿杨树开始在小路两旁显得有些昏暗。 4. 芳草欲迷村:芳香的草地似乎快要迷失在村庄之间了。 5. 祖账前山远:祖上的坟墓就在遥远的前方,难以辨认。 6. 骊歌落日昏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有客过松径,呼儿下竹关。 张灯深夜语,沽酒远村还。 醇异交公瑾,清非醉景山。 剧谈自有理,不在浊醪间。 注释: - 有客过松径:有客人经过松树间的小径。 - 呼儿下竹关:叫儿子下来竹林的门。 - 张灯深夜语:点亮了灯,在深夜里聊天。 - 沽酒远村还:买酒从远处的村庄回来。 - 醇异交公瑾:醇厚的酒与周瑜(字公瑾)相似。 - 清非醉景山:清澈不是醉眼所见的山。 - 剧谈自有理
诗的逐句释义 1. 斋饭来香积,钟声出翠筠 - 斋饭:这里指寺庙中的供食。 - 香积:一种盛放供品的容器,多用于佛教仪式中。 - 翠筠:指的是绿色的竹子,这里比喻钟声清脆悦耳。 2. 僧投松径远,鸟下石坛驯 - 僧:这里指的是僧人。 - 松径:指的是通往寺庙的小路旁长满了松树。 - 石坛:指寺院内的石质祭坛。 - 驯:此处形容鸟儿在石坛上安静地栖息或鸣叫。 3. 茶摘春山嫩
【注释】 龙华山寺:位于浙江杭州。寓居:寄居。十首:这里指十首诗,作者自注“作客”。作客他乡久:作客在外时间很长。宜人:适宜人居住。此界:此地。稀:稀少。身闲:身体闲适。长:常。挟策,拿着书卷。地僻:地处偏僻。惯:习惯于。披衣:穿起衣服。妻有:妻子有。齑(jī)盐:腌菜。乐:快乐。儿因:因为。笋蕨(zèn quě):嫩竹芽和嫩蕨菜的嫩叶。肥:指营养丰富。何所适:何处可去。荆(jīng)扉:柴门
诗句原文: 海国幽栖地,春风欲暮时。 病忧梅雨逼,贫叹麦秋迟。 并日终无愧,逢年会有期。 饥寒宁苟免,吾道讳磷缁。 注释: - 在这首诗中,“海国幽栖地”指的是一个位于海滨的隐逸之地,象征着诗人追求的宁静与远离尘嚣的生活理想。 - “春风欲暮时”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病忧梅雨逼”反映了诗人因病而产生的忧虑
【注释】: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嗜好非前日,颠狂减少年。 久疏长夜饮,新学小乘禅。 觅句驱春恨,翻书引昼眠。 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 译文: 爱好不再是以前那样了,我的癫狂也少了许多。 长时间没有喝上夜酒了,我学习佛法开始进入小乘禅宗。 寻找诗句来驱散春天的怨恨,翻阅书籍以引得白天睡觉。 早晨被山鸟的鸣叫声吵醒,惊动了我沉睡中的梦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龙华山寺的诗作之一
注释: 乙巳四月自都下省欧阳氏姊于封丘时河朔流移满道即事有作寄范觉民 北出都门道,红尘污客襟。 号蝉如有意,高柳自成阴。 辙乱思良马,林幽慕逸禽。 据鞍回首处,愈觉帝阍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从京城出发,前往封丘看望姐姐途中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旅途景象。 第一句“北出都门道,红尘污客襟”,描述了诗人北行出都门时的景色和感受。“红尘”,指尘土飞扬,代指繁华热闹的都市。“污客襟”
【注释】 龙华山寺:在陕西宝鸡,唐代诗人王维曾居之。寓居:寄居、住下。云山:云雾缭绕的山峰。远:遥远。兴怀:兴起兴致。节物:节日时令之物,指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纷:多而杂的样子。过雨:经过雨水的洗礼。岭翠:山岭上青翠欲滴的绿色。郁:茂盛、浓密的样子。堆春:如同春天一般生机勃勃。相狎:相互亲近。猿鸟:山林中的动物。时:常常。自亲:亲近,亲昵。可怜:可惜。成底事:是什么缘故。底:原因、缘由。风尘
柳花飞絮,又还是、清明寂寞时节。 洞府人间嗟素手,今日匆匆分拆。 巧笑难成,含情谁解,顾影无颜色。 风流满面,却成春恨凄恻。 云鬓从亸金蝉,纷纷红泪,千点胭脂湿。 聚调轻盈离调惨,声入低空愁碧。 祖帐将收,骊驹欲驾,去也劳相忆。 伤心南浦,断肠芳草如积
蒙泉岁晚,偶扁舟、同泛一池寒渌。 四者难并谁信道,草草幽欢能足。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更有人如玉。 今宵此会,陋邦惊破衰俗。 豪俊傅粉诸孙,几年分袂,一笑还相逐。 痛饮厌厌清夜永,那管更深催促。 宋玉词章,陶潜风概,况继前贤躅。 故人未至,坐中仍对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