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地远来空谷,蹉跎又一年。” - 解释:诗人从远处来到一个荒凉的地方,这里只有一个人居住。他在这里度过了一年的时间,感到时间的流逝。 - 注释:地(指荒凉的地方),来(指到达)、空谷(指荒凉的地方)、蹉跎(指时间流逝) 第二句:“不才淹草泽,无食望山田。” - 解释:由于才华有限,只能在荒野中度过
这首诗是杜甫在滁州(今安徽滁县)时写给他的好友蓝山兄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当前战乱局面的担忧。 注释: 1. 闻蓝山兄寓滁州:听说你正在滁州居住。 2. 番水初传信,滁山想定居:自从听到你的消息,我就开始想象我们能够一起在滁州定居。 3. 秋吟兼蟋蟀,晚饭得鲈鱼:秋天的时候,我在吟诗的同时还听见了蟋蟀的叫声,晚饭的时候尝到了烤鲈鱼的味道。 4. 落月沧江阔,凉风白发疏
注释: 闻君尚衰绖,一榻卧云萝。 客路音信稀少,秋天的山景让人落泪。 湖波中映出白鸟的身影,山峰的影子倒映在青荷之上。 夕阳西下,门生散去,我在空荡荡的书房吟诵《蓼莪》。 译文: 听说你仍然穿着孝服,就在床上躺着休息。 你的客路上消息很少,秋天的山景让人落泪。 湖波中映出白鸟的身影,山峰的影子倒映在青荷之上。 夕阳西下,门生散去,我在空荡荡的书房吟诵《蓼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詹九夫的
寄铅山詹九夫二首其二,蓝智以淡墨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中描绘了詹子茅作为住所的场景,城南杏林环绕,药草飘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诗人以此展现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詹子茅被形容为一个温馨的住所,茅屋虽简陋但充满了生活气息,象征着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珍视与追求。“城南杏作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深厚感情。杏花林间
忆鹅湖寺 鹫岭开兰若,鹅湖接稻田。 松风生静昼,花雨遍诸天。 坏壁馀唐刻,孤亭表宋贤。 疏钟灯影里,犹想上方眠。 译文: 回忆起在鹅湖寺的日子,那里有雄伟的山峦和寺庙,还有广阔的稻田。当风吹过松树,带来清新宁静的气息,天空中飘洒着花朵般的雨滴,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覆盖了。残墙下还残留着唐朝的雕刻,而那座孤零零的亭子则象征着宋朝的贤人。在那微弱的钟声和灯光的影子中,我仍然怀念着在上方山的睡眠。
【题道旁树】 空山摇落尽,见尔岁寒心。 节共风霜古,根疑雨露深。 支离终玩世,萧瑟自成阴。 有分廿樗散,无劳问陆沉。 【注释与赏析】: 1. 空山摇落尽,见尔岁寒心。 - 注释:在空旷的山中,所有的植物已经凋零殆尽,唯独你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空山中其他植物的凋零和作者对这棵树的赞美,展现了树木与周围环境的不同,突出了诗人对于这棵树顽强生存精神的高度赞扬。
秋雨 林雨秋逾润,川云晚更停。 远峰明白塔,古木暗苍屏。 野老营茅栋,山僧寄茯苓。 干将尘土蚀,犹有气冲星。 注释: 1. 秋雨:秋天的细雨,滋润万物。 2. 川云晚更停:川上的云雾在傍晚时更加静止。 3. 远峰明白塔:远处的山峰清晰可见,山顶上有一座明亮的塔。 4. 古木暗苍屏:古老的树木在昏暗的背景下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 5. 野老营茅栋:一位年迈的老人住在简陋的茅屋中。 6.
风云蛇阵将,山水鹿门居。 报国曾留剑,归田始读书。 雁秋湖水落,蝉露柳条疏。 别梦关山远,松窗夜月虚。 注释: 1. 风云蛇阵将:风云如蛇阵一般,形容局势多变,形势严峻。 2. 山水鹿门居:在山水环绕的鹿门隐居生活。 3. 报国曾留剑:曾经为国家效力,留下了宝剑。 4. 归田始读书:回到田园后才开始读书,形容远离官场后的生活状态。 5. 雁秋湖水落:秋天时,大雁飞过湖面,湖水落下。 6.
【注释】 早春寄同志:作者在春天时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书信。同志,志同道合的人。 凡几日:几多日子。 江海又生春:江上、海上又迎来了春光。 青灯:青色的灯盏,这里指代夜晚。感旧:怀念故人。 白发渐添新:鬓发渐渐增添了新白发。 归梦南山下:归心似箭,想回到山南居住。南山:《汉书·严助传》中说:“南陵近县有丹阳山……山出美玉。” 洽隐沦:隐居,不问世事。 【赏析】 此诗首联“别离凡几日,江海又生春”
【注释】 1.李遵道:唐代诗人,字君章。建安人(今属福建),一说建州建安人。官至太子少保、太子詹事。诗有“老干叉枒翠微里”句,称其为“小李”。 2.“忽看”二句:意谓在枯树旁忽然发现一座小山,山上又长出疏疏落落的竹林,竹影映在秋水之中。 3.年年:每年,指岁月漫长。莓苔:苔藓。杜甫《曲江二首》之一:“天寒绿柏凋”,此即咏此物。 4.惨澹:凄怆。 5.日暮天寒:天色渐晚,气候严寒。鬼神护:神鬼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