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燕
【注释】 才:刚刚。添:指水位升高。四五尺:形容水面上涨了一点点。阴:指树木、竹林等遮阴的地方。两三家:形容树木、竹林的枝叶交错,形成了一些可以遮阴的地方。 【译文】 秋水刚刚上涨了四五尺;树林里,绿荫相间,掩映着两三家茅屋。 【赏析】 此为写景佳句。首句“秋水才添四五尺”,写诗人眼前之景象:秋天到了,河水已经涨了一点点,才涨到四五尺深。这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也是在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注释】 小山亭联:即《题小山亭》一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小山亭,在今江苏南京钟山之麓。此联意谓:茂密的竹林环绕着幽静的溪边;晴朗的天空中飘浮出一抹淡淡的云彩,它从远处的翠微山中升起。 溆(xù):水边。 翠微:青绿色的山峰。 赏析: “茂竹临幽溆”,诗人写景时,不厌其烦地重复使用“幽”字,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竹”,常绿植物,有节,茎直立,有地下横生根,叶细长而有分枝,是造园和建筑中常用的材料
【注释】 水曲山如画:指溪流弯曲的地方,山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画。水曲:指溪水流经曲折的地带。山如画:指山景如同一幅画。 溪虚云傍花:形容溪水中的白云飘浮在水面上,与岸边的花相互映衬。 【赏析】 《云山阁联》是一首写景诗,全诗通过对山水、云雾、花鸟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水曲山如画”,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这里
【注释】 上番:指朝廷。成竹:《庄子·应帝王》中说:“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若全而会之,无不解体(指牛的筋骨结构),若因其固然(指牛的结构原形),得其环中(指刀口所在),而后断之。”后以“成竹在胸”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和设想。渐拟:渐渐接近的意思。清阴:清凉阴凉的树荫。画堂:雕饰华美的厅堂。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前两句是送别的场面描写,后两句是送别时赠言。“柳色青青”,柳树青翠欲滴
注释:纵目亭联,指亭上对联。地胜林亭好,意即此地景色胜过园林中的亭子;月圆松竹深,意即月光映照下的松树和竹子更显得幽深。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亭子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以及月亮在松竹中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注释与赏析: 澄鲜阁联隔沼连荷芰;中流泛羽觞。 【注释】 澄鲜阁联:即“隔沼连荷芰”与“中流泛羽觞”二句的对偶句。 【赏析】 此诗写夏日游赏之乐。前两句写水边景色,后两句写水中游赏,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注释】 联:对,成双。 绿波春浪满前陂(pī):碧绿的波浪,春水荡漾,充满了池塘。陂,塘,池。 【赏析】 岭上草堂联是一副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碧落青山飘古韵”,下联“绿波春浪满前陂”,上下联均用自然景色入题,形象生动,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意味。 上联中“碧落”指青天;“青山”指高耸的山峰;“飘古韵”是指青天和山峰都带着历史的沧桑,充满古风韵味。这一句以景寓情,借写山、写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注释】 菱花亭联:指题在菱花亭上的联语。 苔色侵衣桁(qiāng):苔藓爬满了菱花亭的栏杆,颜色已经染绿了。 荷香入水亭:荷花的香气飘进了水边的小亭子。 【译文】 绿色的苔藓爬上了菱花亭的栏杆,荷花的清香飘进水边的小亭子里。 【赏析】 此诗描绘了夏日里,菱花亭上的景象。首句“苔色侵衣桁”,以视觉描写表现了时间、季节的变化;次句“荷香入水亭”则是嗅觉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注释】中川:指山中的小溪。含瑞露:指松树含着晶莹的露珠;好鸟:善鸣之鸟;鸣高枝:指鸟儿在高高的树枝上鸣叫。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野景色图。诗人从“小松含瑞露”“好鸟鸣高枝”等细节描写中,勾画出一个清新秀丽、生机盎然的深山环境,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秀美的山林之中。全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我在钓渚亭边唱着高歌,等着秋风的到来。 赏析:这是诗人在钓渚亭上吟诵自作诗《渔翁》的情景。此诗以“浩歌”开头,写诗人高歌放歌之状,接着用“把钓”二字,写待风而钓之景,最后点出自己的身份——渔人。整首小诗结构紧凑,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