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崇岳
【译文】 十月,瑞庆节到来,真人降临中天。 万国葵藿心,虔祝一炉烟。 龙图凤历等乾坤,睿算弥隆亿万年。 【注释】 1.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八十四:这是一首偈颂诗,属于佛教禅宗诗歌,通常用于表达对佛祖的崇敬和祝愿。 2. 十月:指的是农历的十月。 3. 瑞庆节:这是一个佛教节日的名称,通常用于庆祝佛陀的生日或其他重要的宗教节日。 4. 真人降中天:指的是佛陀或其他高僧从天上降临人间。 5.
【注释】 偈颂:佛教中一种诗歌形式,是佛教寺院中僧人念诵佛经时所配的赞歌。 偈:诗篇、诗章。 颂:歌颂的意思。 一百二十三首:指《佛说阿弥陀经》中的一百零二个譬喻。 其七十一:指该诗的第71首。 佛眼觑不得:佛的眼睛看不清楚事物。 祖师提不起:祖师也看不见。 石裂崖崩:山石破裂,山崖崩塌。 掀翻到底:彻底地推翻。 不风流处更风流:在最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却更显得风雅潇洒。 波斯入闹市
【注释】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三: 要取得大作用,直接顿悟而放下一切知见。 所有的知见都消除了,昏昧迷雾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智慧就会完全明了。 【赏析】此诗是一首颂赞禅宗顿悟的偈语。禅宗顿悟,就是要求人们直截地顿悟,不要执着于语言文字和概念名相。作者认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得到大用。大用,即大智慧、大神通,是指超越世俗、达到最高境界的智慧或本领。 “欲得大用现前”句,强调的是“顿悟”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八十三:偈颂。牛吃麦(或称稻),马食豆,这是古人的饮食习惯。但牛吃禾,马胀腹,却是不常见的现象,故以“怀州”和“益州”指代这两种情况,并以此引出下两句。天下觅医人,意为人们到处寻求医生治疗,而“灸猪左膊上”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状况。 也好笑,也堪悲:意思是说,这种情况既可笑又可悲。耳垛元来两片皮:耳朵上本来只有一片薄薄的皮肤。这里用“耳垛”比喻耳朵
“一人打毡拍板,一人吹无孔笛”描绘了一位人物正在弹奏乐器的场景,其中“打毡拍板”和“吹无孔笛”都是对演奏方式的形象比喻。前者可能指的是用手掌拍打着羊皮或牛皮等材料制成的鼓面来敲打乐器,后者则更形象地表达了通过空气传播乐音的情形。这里的“无孔笛”可能意味着这种乐器没有吹气的孔洞,因此声音能在空中飘荡。 接下来的句子“梵音清雅,令人乐闻”,则展现了一种纯净且高雅的音乐氛围,让人感到愉悦和宁静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五:诸方如法开炉,虎丘家风淡泊。 拈出个铁馂馅,个里宁容啖啄。 休啖啄,丹霞烧木佛,院主眉须落。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佛教的诗歌。诗中描述了寺庙中的僧人和修行者在寺庙中修行的情景,强调了修行者要淡泊名利,专注于修行。 解析: 1. "诸方如法开炉":这一句描述的是寺庙中的各种仪式和方法都按照佛教的规定进行,如同火炉中燃烧着的火焰一样,代表着佛法的庄严和神圣。 2.
【注释】 深闻浅悟——对佛教教义理解得不深,但听得多。 三更问路——半夜三更的时候向佛问路。 痛处遭针——病痛时遭受针刺。比喻病痛中求医治病。 胡卢子——指胡卢树的种子。 【赏析】 这首诗是禅宗公案之一,讲的是一个和尚在半夜三更时问佛祖:“什么是佛法?”佛祖就给他一粒胡卢(即“胡卢子”)。和尚吃了这粒胡卢子后,便有了悟,不再问法了。这里讲的不是真正的佛祖,而是禅家的机锋,用以考验学人的智慧和悟性
【注释】: 1.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八十: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偈颂一百三十四首》中的第八十八首。 2. 今朝五月五:今天(即端午节)是五月五日,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时、恶日,人们要避之不及,而诗却称“粗言及细语”。 3. 粗言及细语:用粗俗的话来表达自己对佛教的理解。 4. 会得也寻常:能够领会其中的道理。 5. 不会超佛祖:不能超越佛陀和佛祖的境界。 6. 译文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四:偈颂。“偈”是佛教用语,指佛经中的韵文;“颂”也是佛教用语,指颂佛或赞佛的诗文;“偈颂”则是以诗的形式来表达佛理的一种文体。“偈”在这里指的是诗歌,“颂”则是指赞美的意思。 今朝九月初一,祝圣升堂已毕:今天是九月初一(农历),我为皇帝祈福,祝他登上皇位已经圆满。 若是达磨儿孙,瞥转云门念七:如果你是达摩(禅宗祖师)的后代子孙,你就要立即转身回到寺庙里
注释:总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偷地偷听,却不知道甘贽的收放是有原则的,首座彻底聪明。天空晴朗雨云散去广阔无际,一对鸳鸯画不成。 赏析: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方式,描绘了甘贽的性格特点:他既善于捕捉机会,又善于把握时机,既不过分张扬,也不过于内敛。他像一只狡猾的狐狸,既能掩耳偷铃,又能敏锐地捕捉到猎物的气息,展现出其机智和智慧的一面。同时,他也像一位高明的画家,能够巧妙地将一对鸳鸯的形象绘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