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崇岳
【译文】 打坐入定,入定时打坐。 有利无害,与世俗无关。 老黄檗(一种树名),太憨痴(愚笨)。 深耕浅种少人知。 【注释】 1. 偈颂:佛教语,指唱诵佛经、佛言或佛教故事的诗歌。 2. 打睡:即静坐入定,是一种修行方法。 3. 坐禅:指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4. 有利无利:即得道与不得道,得道即得正果,不得则仍在六道轮回之中。 5. 不离行市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九十四: 东过西,西过东,主中宾,宾中主。 大地全收,千差一,打鼓普请看,通身是泥土。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东方走过又西方过来,中间的和边沿的相互转换;大地被完全收拢,千差万别的一切都统一起来;敲鼓请客来观看,全身都沾满了泥巴。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语,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万物平等的道理。“东过西西过东”,表示事物在空间上的相互转换。“主中宾宾中主”
【注释】 偈颂(jie song):佛教用语,是佛教徒念诵佛经的诗歌。一百二十三首:指《百丈清规》中的一百零三首偈颂。 百丈:禅宗寺院百丈山大安寺的住持。 耳聋:指耳聋了。 黄檗(bò):指黄檗山大愚寺的住持。 吐舌:意即开口讲经说法。 后代:子孙后代。 破沙盆:打破沙盆,比喻禅僧开悟。 曾:曾经。 漏泄:泄露秘密。 炎天六月飘霜雪:夏天六月里下起霜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句四言诗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大意如下: "去除一(指烦恼) ,拈取七(指正知、正见) ,佛祖玄关元不识。 百尺竿头掉臂行 ,笑指西方日头出。 透金圈,吞栗棘,明眼衲僧没气息。" 逐句释义与译文: 1. 去除一(指烦恼):去除烦恼。 2. 拈却七(指正知、正见):抓住正知、正见。 3. 佛祖玄关元不识:佛祖的真谛是深不可测的,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 4. 百尺竿头掉臂行:形容修行人到达了极高的境界
【注释】 灵源:佛家语,指佛的法性。真照:指佛的智慧。万机:千头万绪。旋复:循环往复。圣中圣:佛之智慧如圣人,天中天:如天,高远无边。最尊贵:指佛的地位崇高无上。文明齐北极:文明与北极星一样高亮。睿算等南山:如南山,深远广大。 【赏析】 这首偈颂是赞颂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的,歌颂他智慧无边、神通广大以及在众生中的至高无上地位。 首句“灵源洞彻”,意谓佛祖的本性是清净无垢的,像清澈透明的泉水一样纯净
【注释】是即:既是。全是:无缺。非即:无缺。 大用现前:指佛法的真谛。 携手同归:指悟道之后,与佛同归于尽。 不知:不晓。 犹自涉离微:仍然要经历微小的差别。 【赏析】《坛经》中记载了六祖惠能的一段公案,其中提到:“若有人问汝向西来意作什么,底事会得输输去?若有人问我:东方人住中国者有几人?西方人住中国者有几人?东方人住西方者有几人?中国人种树者有几个?外国人种树者有几个?”这些问答看似玄奥难解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八十九 世尊三昧,文殊三昧,总在拂子头上。 卧龙才奋迅,丹凤便翱翔。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佛祖的三昧,文殊菩萨的三昧,都在这个拂子上;卧龙刚刚奋发迅疾,丹凤就立即展翅高飞。 此诗是一首偈颂,歌颂佛祖和文殊菩萨的神通广大。“世尊三昧”,“文殊三昧”,是指佛祖和文殊菩萨所修成的三昧,也就是佛门中所说的禅定。佛家认为,通过禅定,可以进入一种特殊境界,达到心身合一
这是一首诗颂,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是“一不做,二不休”,另一种是“宾主互换有来由”。 第一句“一不做,二不休”,表达了一种坚决的态度,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全力以赴,不能半途而废。这种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学习、工作等,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二句“宾主互换有来由”,则描述了另一种生活态度。这里的“宾”和“主”并不是指主人和客人,而是形容两种不同的心态
注释:将珍贵的山石全都倾倒,身体融入了荒草。 如果我是凤凰,就不会出现在这里寻找食物。 赏析:这是一首寓言诗,以宝山比喻人的珍贵之处,表达了人应珍惜自己,不要沉沦的道理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些诗句看似有内容,但实际上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就像是藤蔓靠在树上一样,看起来有支撑,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实质的作用。 孟八郎汉,便恁么去。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人就像孟八郎(即孟姜女)一样,只知道哭,却没有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 苏噜苏噜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表面看起来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