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崇岳
注释: 同条端的不是同一条,个个沩山都是水牯牛。 一旦成了这样虫子一样的昆虫,牵犁、拽耙什么时候能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名叫光长老的朋友,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全诗以“一做这般虫豸去”为线索,描绘了光长老被贬谪后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变化,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 第一句“同条端的不是同一条”,意为虽然我们曾经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但现在已经分道扬镳。这里的“同条”
注释:这首诗是王炎的《送鹿野珍禅友还七闽 其二》,全诗如下: 密庵子的子孙是冤家,疾风过耳第二筹。 笑里一场无折合,不容提掇转风流。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期望。 首句“密庵子的子孙是冤家”描绘了一幅紧张、激烈而又充满仇恨的氛围。这里的“密庵子”指的是某种特定的人物或事物,而“子孙”则暗示了这种关系是世代相传的恩怨情仇。诗人巧妙地利用这两个关键词
【注释】 三千条法为今时,一性圆明要自知:三千条法律都是当今时代的法律条文。一性圆明是佛教语,指佛的本性是清净、圆满的。要自知:要知道自己的本性。 会得自知知底事:懂得自己本性的人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道理。 人间何处不光辉:人世间哪里不是光明磊落? 【赏析】 本诗以“示丁都院”为题,其意在告诉世人,佛法无边,人只要明白佛法,就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就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 第一句“三千条法为今时”
【注释】 1. 惠康伯:指唐玄宗。唐玄宗曾于公元734年下诏,将张拙从长安迁至洛阳。 2. 举:推荐。 3. 长沙:唐时称今湖南长沙为长沙郡;后以“长沙”泛指湖南。 4. 百千诸佛:佛教谓阿弥陀佛等一百零三位菩萨、一千三百位声闻弟子、十万三千位天众。 5. 只:仅、仅仅。 6. 审:实在,确实。 7. 居:居住。 8. 何:哪里。 9. 国:国土,这里指所居之处。 10. 沙云黄鹤楼
诗句释义: 1. 释迦出山相赞:这里的“释迦”指的是佛陀,即释迦牟尼。他是中国佛教的创始人,被尊称为“佛”。而“出山相赞”可以理解为佛陀在出家之前的状态——一个被认为有智慧和道德的普通人,他的形象与常人无异。 2. 弃轮王位放痴呆:这里的“弃轮王”可能是指放弃王位,也就是放下权力,不再追求权力地位。而“放痴呆”则形容其愚钝、无知,与世俗之人无异。 3. 夜半逾城心未灰
注释: 相见相从道自亲,妙高峰顶谩因循。 业风忽起波涛恶,一锡飘然到七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送别友人琉书记还长乐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相见相从道自亲”,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志向和追求,彼此信任、尊重和支持。这句诗中的“相见”和“相从”都是表示朋友之间的交往和相处,而“道自亲”则强调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注释:千差万别,道路蜿蜒曲折,通往家乡。万里之外,家乡的风信传递着我的思念之情。我不能辜负灵山亲朋的嘱托,好的消息一定要等鸿雁传书来的时候才告诉你们。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鹿野珍禅友还七闽(即福建)之作。诗的前两句写友人归程之难,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盼和祝愿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但意境高远,情感真挚
注释:要认识先生的真实面目,龙门浪里碧崔嵬。当时的人们站在这边,与先生接触一次比一次更亲切。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金山寺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郭璞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才华的赞美。全诗通过描绘郭璞在龙门浪里的威武姿态,以及对郭璞的崇敬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学者的深深敬意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理解和感悟。 题先登斋: 题目“题先登斋”意味着这是一首诗的题目。 大道难将万物齐: "大道"指的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难将万物齐"表示这些法则难以适用于所有的事物上。 先登犹自涉阶梯: “先登”指的是在事业或学问等前面取得成功的人,“犹自涉阶梯”表示他们依然需要经历艰难困苦才能到达顶峰。 翻身直透青霄外: "翻身"比喻转变或者改变
注释: 柏庭永和尚出世天圣,以颂寄之。 林下相从知几年,好因缘是恶因缘。 虽然不受灵山记,鼻孔依前著那边。 赏析: 柏庭永和尚是唐代著名高僧,他出家后在天圣年间去世。这首诗是柏庭永和尚出世时,他的好友、僧人林下相为他写的颂文。全诗分为三部分,每部分都有一句。第一句“林下相从知几年”的意思是,我和柏庭永在林下相识已经有几年了。第二句“好因缘是恶因缘”的意思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好与不好都是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