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远
【注释】: 1. 偈颂一百零二首: 唐代禅宗诗人寒山、拾得的一组诗体,共一百零二篇。此为其中之第八十五首。 2. 文殊尽力一问: 《维摩诘经》中,文殊师利菩萨曾以“方便力”问佛(即维摩居士)。此处用“文殊尽力一问”比喻佛的机锋问答。 3. 维摩结舌无言: 指佛对文殊提问时默然无语,无法回答的状态。 4. 布袋长时落魄: 指布袋和尚(即弘忍禅师)长期流浪乞食。 5. 饮光论劫坐禅: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它通过描绘一种景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电卷星驰作者知”。这里的“电卷星驰”形容闪电快速地移动,而“作者知”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这句话可能是在说,作者通过对闪电的理解,明白了一些道理或者启示。 第二句“倒施逆用猛提撕”。这里的“倒施”、“逆用”和“猛提撕”都是形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或趋势。这句话可能是在说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青苍山色挼蓝翠,潋滟湖光照眼新。 珍重导师居此地,颓纲振举是其人。 译文如下: 青山苍翠如蓝,湖水潋滟波光闪烁,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我珍视并尊敬这位导师,他在这里执教,振兴了颓败的纲纪。 注释: 1. 青苍山色挼蓝翠:形容青山苍翠的颜色如同蓝色一般。挼蓝翠,意为揉动、揉搓出蓝色。 2. 潋滟湖光照眼新:形容湖水波光粼粼,仿佛能照见眼睛一样,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潋滟
【注释】 当年四月初八,老胡旧病再发。——这是写自己过去的一段经历。 云门遇水脱鞋,且莫随佗孟八。——这是说,在云门寺遇到一位僧人,他因为脚湿了而脱下鞋子,我则没有这样做。 九龙吐水沐金躯,七步周行总不如。——这是说,九龙池中涌出的泉水可以洗净我身上的污垢,但是无论怎样走七步,也比不上这九龙池的泉水洗得干净。 稽首归依乾屎橛,胡须更撞赤须胡。——这是说,我现在恭敬地拜倒(向佛)于干屎橛
注释: 天书下达十道诏令,恩泽如云飞向九重天。 万邦归附于正道,千年难遇到这样的机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僧人怀素的作品《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九十一》的开篇部分。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押韵严谨,节奏明快,富有音乐性。 “天书下十诏”,指的是皇帝颁布了十道诏书,这些诏书都是关于国家大事的命令。而“云恩飞九重”,则是形容诏书如同云彩一样飘飞到皇宫的九重楼上,传达到了皇帝那里
诗句解释: 1. 水满花肥春正长 - 此句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画面。"水满"暗示着水量充足,可能是指江河湖泊等水域;"花肥"则形容花朵繁多且鲜艳,显示出春天的自然美景。"春正长"说明此时正是春天的季节。 2. 东君作意脑愁肠 - "东君"指的是东方的太阳神或春天的象征,这里指春天的主宰或代表;而"作意"则表示有意为之,即春天有意安排或布置;"脑愁肠"则形容思绪纷扰或心情烦闷
这首诗是宋代释慧空的《偈颂一百零二首》中的第九十二首。 注解: - 庵内不知庵外事,铁额铜头不相似:在寺庙里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就像铁铸的额头和铜制的脑袋,看起来不相似但本质上没有区别。 - 定花板上打秋千:在寺庙的地板上玩秋千游戏。 - 猛虎舌头书卐字:用猛虎的舌头书写“卐”字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寺庙内外生活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解析】 这是一首佛教赞诗,全诗用白话写成。“浮山”,指佛经中所说的“华藏世界”。《法华经》中有云:“譬如满城人欲见佛,皆悉出家入诸寺。如来所住高显处,百千万亿恒河沙。”这里用来形容佛的广大无边。“两错”,即两相交错,指佛经中所说的“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阿罗汉、声闻众等,皆于其中,同其境界而共会聚”。 【答案】 译文: 佛祖的教义,就像一座高高的浮山,佛法的广大无边,像两座高山相互交错一样
这首诗的译文是: 云雾笼罩着山巅,月光映照在湖心。 自己驾车出行,官府却不允许。 我穿着就穿,不穿也无所谓。 有虎有龙,兔子长角。 春天的阳光夜晚的雨,白天的晴朗,不怕腐烂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云、月、车、马、官、底、针、虎、龙、驹、兔等物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云笼岳顶,月印波心为起兴,引出了私道车马,官不容针的主题。最后两句,诗人以虎□龙驹
注释: 门外春将半,岩花带雨开。 信从天外至,人自日边来。 虎啸风生谷,龙吟雾满腮。 相逢眉盖眼,平地舞三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刚刚过半,山花带着雨珠绽放。信从天外来,人自日边来,形容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虎啸风生谷,龙吟雾满腮,形象地展现了山林间虎啸龙吟的景象,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相逢眉盖眼,平地舞三台,表达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心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