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远
【注释】 1. 颂古十五首:唐人韩愈《顺宗实录》中,有《续古今乐录》,记载自汉以来音乐的沿革。其中“颂”部分,选录了《诗经》、《尚书》、《楚辞》、《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荀子》、《汉书》、《魏志·管辂传》、《三国志·吴书·孙坚传注》、《晋书·王隐传》中的“颂”,共15篇,故称“十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九首。 2. 笊篱:竹编的容器,用以捞取浮在水中的食物。 3
注释: 突兀:高耸。𣭝𣬬:形容胡须很长的样子。声冤瑞应峰前:在神光万寻的山峰前,有一声冤屈的祥瑞之应,解开了红炉片雪的谜语。稽音问行踪:询问声音的来源。敢向虚空钉铁橛:敢于在虚空中钉铁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尚赞颂神光山和红炉片雪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山峰高耸、胡须长而结、声音神秘莫测等特点,赞美了神光山的神奇美丽。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神光山和红炉片雪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
雪峰和尚赞 三回访道投子,九度亲到洞山。 末后最初非句,从教盖地盖天。 三个木毬开鬼眼,无端羁锁落人间。 释义: 雪峰和尚三次拜访投子国师,九次亲自前往洞山。 最后一句“不是句”,意为没有固定的定论,可以自由发挥。 三个木毬用来开启鬼眼,无端地被囚禁在人间。 赏析: 这首诗以雪峰和尚为主题,通过描绘他三次拜访投子国师、九次亲自前往洞山的情景,展现了他对于佛法的虔诚和对修行的执着。诗中使用了“三”
诗句释义: 明暗双双照用分,几人亲到孟尝门。 街头不识真弥勒,却向灵山问世尊。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明暗双双照用分”:描述的是两种对立的力量或观点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的情况。这里的“明”和“暗”分别象征着光明和黑暗,或是理智和情感。这种对比关系体现了生活中常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几人亲到孟尝门”:孟尝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以宽厚待人闻名
【注释】 观音:即观世音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大哉:赞叹其德业广大无边。 说:指指点。 是是非人:指那些喜欢议论是非的人。 便是:就成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商隐的五言绝句。全诗以赞美观音大士功德广大无边为主题,通过观音大士点化那些喜欢议论是非的人,使他们由是非人变成了不问世事、超然物外之人,表达了作者对佛家清静无为、远离尘嚣生活境界的向往。 “大哉观世音”,首句直颂观音大士
注释: - 志公和尚赞:这是一首对志公和尚(即志公)的赞美之诗。 - 一据独龙冈,三朝扬圣化:意指志公在独龙山(位于中国云南省)修行,历经多次变化,彰显出圣化之力。 - 擘破老面皮,索尽辽天价:意指志公用其神通,将世间万物都化为虚无,展现出他超越凡世的能力。 - 当时误杀张僧繇,谁料而今转更遥:意指当年曾误杀了画家张僧繇,没想到如今却变得如此遥远和不可触及。 - 描不成,画不就,三个骰儿抛十九
【注释】 颂古十五首 其十四 山花如锦水如蓝,亲见文殊接话谈。 十字街头轻一拶,前三三对后三三。 这首诗是唐代李绅的作品,属于七言四句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为对偶句。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十字街见到的繁华景象和热闹场面,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先来看第一句“山花如锦水如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画面。山花如同锦绣一般绚烂夺目
【注释】 颂:赞。木铎(tuó):古代的一种铜铃,用木槌敲之,声闻数十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佛门”的颂词。诗中赞美了佛教僧人的高尚精神境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尽力当胸一拳”,这是说佛教僧人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的事业,如同一拳打在胸膛上,全力以赴。这里的“全力”就是全身心的投入,“一拳”比喻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几个眉须堕落”
【注释】: 好是:美好。仲春:农历二月,春季中间的月份。渐暖:气候渐渐回暖。寒食清明:清明节。寒食节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清明是在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二者时间接近。万叠:重叠、层层。云山耸翠:形容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一天:整个天地,泛指大自然。风月:风和月色,指自然景色。华红柳绿:形容万物繁盛、生机勃勃。湖天:指湖泊上的天空、大地。浪稳:波浪平稳。山禽枝上语谆谆
【注释】 ①颂古:即颂古堂,为唐李商隐所建。此诗是李商隐应其堂主之请所作的五律组诗,共十五首。 ②行行:指路途遥远。月冷风高:形容夜晚寒气袭人。 ③步步:指每一步。山寒水深:形容山势险峻、水流湍急。 ④逢人(féng rén):遇见人。披肝:比喻敞开心扉。露胆:比喻毫无保留地倾诉心事。 ⑤见义:看到正义的事。劈腹:比喻毫不犹豫的献身。剜心:比喻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