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
程云芬前辈花烛词 其二 (甲申) 相公心事极怜才,亲与婵嫣结凤媒。 西母吉占归妹卦,北堂喜动合欢杯。 新妆彩笔携春殿,小阁官梅上镜台。 从此鸡鸣知有戒,早朝不用漏壶催。 译文: 相公心中非常怜惜才华横溢之人,亲与婵嫣结为连理枝。西母吉占归妹卦,预示北堂喜动合欢杯。新妆彩笔携带春殿,小阁官梅上镜台。从此晨鸡一鸣知有戒,早朝不再用漏壶催促。 注释: 1. 相公:指宰相或朝廷重臣。 2. 怜才
【注释】 ①甲申:即万历三十二年。 ②琐闱冰鉴:指考场。 ③画菜因缘:指应试的诗文。④谈经蒙击节:指对《易经》有心得而受到赏识。⑤挟瑟待知音:意指等待知音,希望得到赏识。⑥屈指归:指考试结束后回家算日子。⑦压鞍文字:指在马上挥笔作诗。⑧星镡:指北斗七星中的天狼星。 【赏析】 此诗首联用典,“琐闱冰鉴”是喻考场如严冬之冰鉴;“画菜因缘”则是说应试的诗文如同画中之物一样,都与作者有关
汝宁夜雪(甲戌) 卷地风声到枕边,夜深寒逼汝南天。 拥衾莫叹风尘苦,多少饥鸿雪里眠。 注释与赏析: 卷地风声到枕边:形容风的呼啸声如同波涛般汹涌,仿佛能将人卷入其中。 夜深寒逼汝南天:指夜深时寒气逼人,仿佛连汝南的天空也变得寒冷。 拥衾莫叹风尘苦:不要因为风尘的困苦而感叹,可以抱着被子继续入睡。 多少饥鸿雪里眠:许多饥饿的大雁也在雪地里寻找食物过冬。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寒冬腊月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图,展现了诗人在铁佛寺一笠亭晚归时的情景。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意境。 首句"黄叶飞时僧过江",描写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这里的“黄叶”和“飞”字,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的色彩和动态,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僧过江”则给人一种静谧、清远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僧人过江时的那份宁静与淡然。 次句"孤亭留我话秋窗"
【注释】1. 公:这里指李白。2. 不相待:不等待。3. 大江:长江。4. 吾:我。5. 独东:独自向东而去。“独”字有孤傲、自恃的意思。6. 却看:回头看。7. 山月色:指山中明亮的月光。8. 相送:相互送别。9. 水声中:水中的声响。10.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借写李白过采石矶时的情景,怀念他的诗才飘逸、个性豪放,抒发了诗人对他的赞美和仰慕之情。 【译文】:李白竟没有等我来
探梅(甲申) 为寻山上梅,踏向雪中去。 微觉有香来,不知开几树。 注释: 甲申:指的是年份1644年。 为:为了。 寻:寻找。 上:高处。 山:指山中的梅花。 踏:行走。 向:朝着。 雪中:在雪地中。 微:稍微。 觉:感觉。 有:存在。 香:香气。 来:来临。 不知:不知道。 开:开放。 几:多少。 树:树状物。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作品《探梅》
【注释】 1.琵琶亭:又名“匡庐亭”,在庐山西北,因山形如琵琶而得名。2.匡庐:即庐山,位于今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南。3.玉芙蓉:指庐山的云气,像芙蓉花一样。4.东南:指江水之南面。5.峰:山峰。 【赏析】 此为作者登上庐山琵琶亭远眺匡庐出云时的所见。诗中用一“倚”字,写出了诗人登临高处时那种俯瞰一切、傲视群山的豪情壮志;用“飞堕”二字,形容庐山云彩的飘逸多姿。全句形象地写出了庐山云雾缥缈
【注释】: 尔:你;长沙:地名,在今湖南省。逢我渡兰阳:指诗人自己遇着友人在兰水上渡河。逢:碰见。 【赏析】: 此诗为寄家书。首句交代“尔”即诗人的家信所要传达的消息:你到长沙去了,平安吗?二、三两句写与友人在渡口巧遇的情景。东风残夜月,暗指诗人送别的时间正是残夜,此时月光斜照江上,江面上波光粼粼。逢我渡兰阳,即诗人与朋友在兰水上相遇了。 全诗语言平实,却能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注释: 雪堂拜东坡笠屐像(乙亥)——在雪堂拜谒了苏轼的笠和屐像。东坡: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笠屐:是苏轼的服饰。乙亥:宋孝宗隆兴二年。 如此江山不负公,千年笠屐认元丰——这样美丽的江山不会辜负你(苏东坡),千年的笠和屐(古代一种帽子、鞋子)认出了你是苏轼。元丰:苏轼的年号,公元1078—1085年。 徘徊不见鹤孤下,暮色苍然来向东——你徘徊在没有鹤的山林中,天色已晚显得苍茫。东:山名
【注释】 甲戌: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舍弟:指作者的堂弟名舍弟。书:书信。言多慰藉翻成愧:意思是说,虽然自己说的话很多来安慰弟弟,但心里感到惭愧。看到平安可当归:意思是说,弟弟如果平安无恙,就可以回家了。一事传来消息好:指收到弟弟从江乡寄来的一封信,得知家乡的稻谷比去年丰收了。江乡:泛称故乡或在外地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