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
让我们来解读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句“记得登车倚夕晖,高堂含泪检征衣。”描绘了诗人在启程时的情景,他站在夕阳下,依靠着车边,心中充满了不舍。他回头看望自己的家,那高堂上,母亲正含泪整理他的行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离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离别时的哀伤。 “而今衣敝秋风里,尚自长安不忆归。”诗人现在却身处异乡
谁云寸草报春晖,苦费慈亲手制衣。 注释1:谁说小草报答不了春天的恩情,我费尽心思为母亲织布缝制衣服。 注释2:"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这里用来形容母爱如阳光般温暖、照耀着子女,使子女感受到母亲的关爱与温暖。 注释3:"慈手"指的是母亲温柔的手,她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织布、缝制衣服,这些动作充满了爱心与关怀。 注释4:"游子"指的是在外漂泊、远离家乡的人。 注释5
【注释】 嫩寒:指春日江面微寒。油云:指水面上浮动的雾气。拨不开:拨不开这层薄雾。好山:美丽的山水。无数:极多。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春雨过后的美丽山水图,诗中以轻快的语调和明丽的色彩,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而又活泼动人的画面。 “春江一雨嫩寒催”,春天的江面刚刚下过一场细雨,天气还带有一些寒意,但江面上的雾气却很浓。“嫩寒”、“油云”两词用得非常形象生动,不仅点出了时令、天气
【注释】 甲申:宋宁宗赵扩的年号(1194—1198)。 千村:指广大村落。 堪嗟:可叹,可惜。 十室九空:形容灾难深重,十户人家中就有九户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岁不荒:指灾后没有发生饥荒。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南宋理宗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金人南侵,宋军战败退守长江防线时,诗人经过永定县所见到的景象。诗中反映了农民在战争期间遭受的痛苦,表现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为芝楣题蕉窗问字图 其二 (甲申) 一卷唐诗细与论,诗中离别几销魂。 红窗掩映芭蕉绿,半是啼痕半墨痕。 【注释】 “芝”指李芝楣。“蕉窗问字图”,指王世贞《题画》诗:“一纸秋光卷不去,半窗蕉叶半窗书。”李芝楣的这幅画就是以诗作画,故名《蕉窗问字图》。 “一卷唐诗细与论”,指王世贞《题画》诗中说:“细与唐诗共细看。”他读杜甫、王维等诗人的诗,都像读唐诗一样仔细。 “诗中离别几销魂”
【注释】 舆:古代指轿子;甲申:年号。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在轿中夜半时分,被仆夫误认天明,而自己仍在梦中。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及环境,“拥被孤眠梦不平”,写诗人因长途跋涉而困乏不堪,躺在轿子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次句写诗人夜不能寐的原因。“荒街夜半有鸡声”一句写诗人在梦中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鸡鸣声,但此时已是深夜了,他误以为天将大亮,所以无法再睡。 第三句“仆夫错认月将晓”,写诗人听到鸡鸣声后
``` 梦想三山更五湖,新从世外得真吾。 生来不是封侯相,便过邯郸梦也无。 注释:我曾在梦中遨游过三座仙山和五个湖泊,这完全得益于我从尘世中得到了真正的自我。出生时并没有被命运安排去做一个封侯拜相的人,所以我连在邯郸的黄粱美梦中都未曾真正地成为富贵之人。 赏析:诗人通过自己的梦境表达了他对现实与理想的追求和困惑。他渴望像那些被封侯拜相的人一样拥有辉煌的人生,但现实中他却无法实现这个理想
【赏析】 《江上鹤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首句即点明题旨,次句写景起兴;三、四两句借鹤写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五、六句以梅笛高悬,杜若洲临空,云随荀费,月照晋唐等来衬托鹤楼之高远,暗寓诗人志向之高远;七、八句写鹤楼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人如仙界,无人在上,表现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九、十句写鹤楼周围景物依旧,人事已非,感叹今古盛衰之感;十一、十二句以鸥鸟自比,寄托自己的身世之忧
注释: 千里趋庭岁莫时,官梅喜放两三枝。 老亲知我耽吟咏,才下车来便索诗。 译文: 在甲申年的寒冬腊月,我千里迢迢前往京城拜见父亲。 看到庭院里盛开的梅花,欣喜地欣赏了两三枝。 年迈的父亲知道我酷爱写诗,所以刚一上任,就索要我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任前,给父亲的一封家书。信中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对父亲深深的敬爱与感激。诗人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甲申: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 黄粱:指一枕黄粱,是古代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穷书生卢生在邯郸旅店里投宿,梦见自己娶了一个美女为妻。他十分得意,醒来之后才发现是南柯一梦,妻子早已不知去向了。 悟:醒悟。 纷纷:众多的样子。 觉:察觉。 醒人:明白事理的人,清醒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用卢生做梦的典故,借以比喻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看法。诗中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人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