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
钱璞斋见惠山水二幅,作诗谢之。 长日避暑如避逋,烦襟苦与尘嚣俱。 忽然坐我三山隅,凉风萧萧飘衣裾。 不知是山是画,但见墨痕浓淡朝云舒。 远峰一重一掩,欲雨不雨青模糊。 平冈一环一抱,似烟非烟绿回纡。 上有千树万树,阴阴夹路槐榆疏。 下有十家五家,鳞鳞比屋樵渔居。 东湖水流入西湖,远听有声近却无。 循山而南田一区,清远颇与他山殊。 就中似有草覆庐,彼何人哉形容臞。 沐浴云气栖空虚,手中不知读何书。
苗刀歌(庚午) - 金飙飒飒霜气骄,不醒不醉秋萧骚。 - 注释: 描述秋天的景色,秋风凛冽,霜气逼人,给人一种不清醒又不沉醉的感觉,形容秋天的萧瑟气氛。 - 蛮奴手持三尺刀,为我拂拭生寒涛。 - 注释: 描述一位蛮族男子手执长刀,为某人擦拭刀身,使之生出寒气。 - 此刀铸自苗人手,五月五日神饮酒。 - 注释: 说明这把刀是由苗族人铸造的,且与端午节有关,传说中这一天神灵会饮酒庆祝。 -
【诗句】 世人无衣常苦寒,我衣兼得谋饔飧。 世人有衣惟恐敝,我衣不得充箧笥。 前年典狐裘,使我忍冻如盘鸠。 去年典罗葛,使我触热犹披褐。 典时容易取时难,未冬先愁雨雪寒。 典时新鲜取时旧,几番出入腰领绉。 衣多钱亦多,吾身虽敝腹易皤。 衣少钱亦少,区区能供几日饱。 将裘赎葛情可怜,将葛赎裘不值钱。 母钱隔岁能生子,人不赎衣衣老矣。 昨日有客千里来,瓮头无酒厨无米。 阿母唤儿勿徘徊,犹可一醉头上钗
舟行偶作(己巳) 【注释】: 孤帆信风游:孤帆,指小船上的船帆。信风,顺风。 水阔山渐远:水阔,指江河湖海之广阔无边。 不知舟行急:不知,表示惊讶或疑惑。 地势转:地势,地形的高低起伏。 篙橹终日闲:篙橹,划船的桨和杆。 吾亦兴不浅:兴,兴趣、爱好。 却缘急柁声,惊吠岸旁犬:却,转折的意思。缘,因为。急柁,快速驾驶舵。 【译文】: 小舟顺着风儿飘荡,在宽阔的江面上航行,远处山峦渐渐变得遥远。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主题;然后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注意通假字、词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逃”:逃避;“饥”:饥饿;“口”:人口。 译文:古时候有良有司管理救灾,如今官府不知道如何救济灾民。路上男男女女带着老小,躲避饥荒如同躲避猛虎一样
【注释】: 汝南人瘦万狗肥,前有饿者狗后随,忽然堕落沟中泥。 汝南人(今河南上蔡县)的百姓们消瘦,而成千上万的狗却肥胖。前面有一个挨饿的人跟着狗走,忽然间掉进沟里摔得粉碎。 狗来食人啮人衣,顷刻血肉无留遗,残魂化作风与灰。 那些饥肠辘辘的狗扑过去咬人,一会儿就只剩下一堆肉骨头,连一丝一毫的血迹都没有留下。被害者的残存的魂魄化为一阵风和尘土。 狗饱狗去摇尾嬉,馀者尚充鸦鹊饥。
【注释】 甲戌:天干地支纪年法,甲戌年。 “雨生夏寒”:夏天的雨带来了寒冷的气息。 “空斋结遥想”:空荡荡的书房中,我独自在思考着什么。 “搴帷风在门,中有履声响”:拉开帷帐,听到门外有脚步声。 “闻名心已移,觌面气先昶”:听到名字就心里已经动摇了,见面时气势更显得宽广。 “纵谈百世人,物外得奇赏”:畅谈天下人,在超脱世俗之外得到了独特的欣赏。 “相对如深山,静极生意广”:彼此对坐如深山一样宁静
【注释】 河南:古地名,今河南一带。 荒荒土:荒芜的土地。 流离风又雨:流离失所,风雨交加。 年荒:岁歉、饥荒。 无恩:无情无义。 卖尽田园卖儿女:卖尽了田地和子女。 怜:怜悯。 青蚨(fú):古代一种铜钱,圆形,圆孔方穿,用线穿起来可以当货币使用。 大车小车牛马走:形容人们为了生计到处奔走,连牛马都参与运输。 役夫:服徭役的人。 努目:睁大眼睛。 吞声:不敢出声,有气无力地发出声音。 骨肉情
【注释】 甲戌:即元和十年。魏默深:诗人的朋友,名不详。 长歌别之:指写诗相赠,表达离别之情。 客:指在南方居住的诗人。南国:这里泛指南方。 长安道:长安城的道路。长安,今西安,当时为唐朝的首都。 倾盖:古时车马相遇,以手抚轼表示敬意。 昨日相逢今日别:指昨天相见,今天分手。 执手苍茫不能说:手拉着手,满眼迷茫,说不出话来。 黄花秋:指菊花盛开的秋天,也指秋天的菊花。 大风吹赤埃:大风刮起尘土
河南道上乐府四章 其三 吃草根 怪底春光二月好,踏青千里无青草。 草根当作麦粮餐,草色都如人面槁。 家家妇女驱出门,手皲脚软声暗吞。 乐岁欢歌芣苢子,凶年苦斸苣蒿根。 毕竟天心仁爱汝,枯田尚有萌芽吐。 谁云小草是虚生,功在饥荒非小补。 夕阳归去一肩挑,饱食居然腹不枵。 此时长吏方沉醉,可惜不曾知此味。 注释: 1. 河南道:《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有:“河南郡,河内之南,今怀州、孟州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