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赏析作者感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此题中“城头”即指城门,是古代城市的标志;“种荷使者”指的是管理园林的人;“芳洲”泛指水边的园林。 (1) “晚烟如带拂城头”,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景象:烟雾缭绕,如同一条绿色的带子轻轻地拂动着城墙的顶端。这里的“晚烟如带”形象地勾勒出了夕阳下的城市轮廓,给人一种宁静
注释: 汉宫传蜡昼冥蒙,寒食清明几日同。 插柳儿分烟外绿,卖花人立雨中红。 万家香火迷归蝶,百尺秋千卧晚虹。 欲把吟情输酒幔,晓城无数飐东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时的场景。首句“汉宫传蜡昼冥蒙”,描述了宫中在寒食节这天的昏暗景象,以及人们祭祀祖先的情景。次句“插柳儿分烟外绿”,则展示了人们在清明时节插柳的传统习俗。第三句“卖花人立雨中红”形象地描绘了卖花人冒着细雨叫卖的情景
【注释】 鸣环:指侍读官的冠饰。 列仙:指仙人。 御屏前:指皇帝面前。 龙颜喜:比喻皇帝高兴。 力薄:力量小,指自己能力不够。 清世:太平盛世。 风云:喻世事。 短檐春色:形容春天的景色很短暂。 床头:指书桌上。 经史:指儒家经典和史书。 狼籍:乱七八糟。 冷砚寒炉:形容生活清苦。 又一年:表示时间过得很快,一年又过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冬至节
注释: 世态全归咏叹馀,岂如张旭但知书。——世间的人情世故全都归于吟咏感叹,怎么能像张旭一样只知道读书。 九重献纳心犹壮,百折盘桓气未除。——在朝廷中上奏陈言,我的心情仍然激昂,但我却历经磨难,意志不消。 麟凤未应明主弃,芝兰欲就善人居。——麒麟凤凰这些吉祥之物,不应该被昏庸的君主所抛弃;而芝草和兰花等美好之花,应当被贤良之人所欣赏。 天涯相送还相忆,莫待平安两字疏。——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方
【注释】 ①桑弧蓬箭:比喻有才能的人应建功立业,不应沉沦在边远之地。桑木为弓,蓬草系箭。②瘴雨蛮烟:指南方湿热的气候和少数民族地区。③孤根着地:意即“孤根独生”,比喻孤立无援。④月白风清: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译文】 不要说君门万里之遥,千山万岭相连不断。 桑木弓、蓬草箭正适合这样的人才。 有理不在多言,不必去讨好他人。 才华高超,怎会被故人怜惜。 只有孤独的根扎入大地,不知道何时才得见光明?
和马侍读先生长至日习仪二首 其二 蓬莱面面列神仙,伐鼓鸣鞘亦陛前。 阳道且看明日长,太平何让古人先。 清闲福自君王赐,疏拙材惟座主怜。 荏苒不知时欲过,相逢还愧问青年。 注释:蓬莱面面列神仙,伐鼓鸣鞘亦陛前。 指的是在皇宫中排列整齐的仙人,他们手持鼓槌和刀鞘,在皇帝面前演奏。 阳道且看明日长,太平何让古人先。 意思是希望皇上能够长寿长久,不要被古人所超越。 清闲福自君王赐,疏拙材惟座主怜。
卧龙冈外看芟禾,可奈南薰吹鬓何。 卧龙冈:指诸葛亮曾隐居的南阳郡的卧龙山。 南薰:南方的暖风。 共幸太平还起舞,不愁官长更催科。 太平:国家安定、人民安乐。 起舞:指歌舞庆功。 官长:官吏或上司。 催科:征收赋税。 牛便草色眠初稳,鸟入桑阴语正和。 牛便:即牛就。 草色:指草地的颜色。 眠初稳:指牛刚刚吃饱休息。 桑阴:桑树林下。 语正和:鸟儿在树荫下欢快地鸣叫。 赏析
平芜高树翠成湾,彩鹢凌波去不难。 萍梗于人真泛泛,柳花随意亦漫漫。 烟飞祖道风初急,鸟入诗题韵未安。 回首故山应怅望,一尊新酒尽馀欢。 译文: 平芜和高树构成了一片翠绿的海湾,彩鹢舟在湖面上行驶毫不费力。 如同萍梗一样的人,真能随遇而安,柳絮随风飘散。 烟雾缭绕着祖道,风儿刚刚吹起,鸟儿飞入了诗句,但韵律尚未稳定。 回头望着故乡的山峦,应当会充满惆怅之情,一杯新酿的美酒,尽情享受剩下的欢乐吧。
【注释】 1. 午睡醒时独倚阑:午睡醒来后独自靠在栏杆上。 2. 葛巾何用再三弹: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弹响葛巾? 3. 碧树还书礼:指送别之礼,如古代的“折柳赠别”。 4. 欲向云霄附羽翰:想飞往天空,将书信投入信箱。 5. 长者风流元似玉:像玉一样有风度的长者。 6. 同心言语自如兰:心意相通,说话如同兰花般清雅。 7. 无因拭目官槐道:没有机会在官府的路上擦去眼睛上的尘埃。 8.
【注释】 1. 疋马南归:一匹白马向南归去。疋,通“匹”。 2. 嘶远风:马在远风中长鸣。 3. 交游晚信非身外:朋友的书信往来对我来说已不重要了。 4. 世事静看如梦中:世间的一切都如梦境一样。 5. 春入柳花飞正苦:春天来临,柳絮纷飞,令人愁苦。 6. 兴随流水去何穷:兴致随着流水而去,无穷无尽。 7. 今宵定宿楼桑寺:今天晚上我要在楼桑寺住宿。 8. 遥见西林塔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