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诗词解析】 鹧鸪天 其二忽脱鹴裘贳酒还。迷花结习欲全删。参来嚼蜡禅心定,写罢惊鸿赋手闲。披半臂,拥双鬟。此生孤负是红颜。梦和春雪消成水,愁比秋云积作山。 注释:鹴(xiān)裘:即羔裘或狐裘。鹴(xiān):用白公鼠、野兔皮制成的毛皮衣。贳(shì):赊买。参来嚼蜡:禅宗谓悟道后,如参禅一般,心无杂念。参:佛教语。禅心:禅宗的修行者的心。惊鸿:指雁飞过天空时掠动翅膀的姿式。惊鸿赋
注释: 澹墨浓愁写数行。 妓女楼阁和尚寺院酒店墙壁,都留下了我的词句。 西陵松柏盟苏小,南院桃花吊李香。 苏小小和杜牧的桃叶歌。 珊作架,锦为囊。 少年时候别样的冶游装束。 鸳鸯乞句题红藕,鹦鹉征诗赠绿杨。 借鸳鸯之句题在红莲之上,鹦鹉之诗赠给杨柳。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客居上海时所作,抒发了他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与感慨。首句“澹墨浓愁写数行”描绘了自己在妓楼僧院酒家墙壁上留下许多词句的情景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等。 平畴:平坦的田野。 疏:稀疏。 荻芦:芦苇。 昏烟:薄雾。 柝(tuò):古代夜间巡守时用的铜器,用斧击之发声,以警戒不法之徒。 星火:指星光。 黛(dài):青黑色的颜料。此处指眉毛。 蕉阴:指芭蕉树成荫的地方。 弹指:弹琴手指在琴弦上快速移动的样子,这里比喻时间过得快。 【赏析】 《鹧鸪天·其二》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一首词
鹧鸪天其一 雁齿桥西一径分。 阴阴楼宇带斜曛。 柳边帘影清于水,涧底帆痕薄似云。 催戍鼓,近黄昏。 鸣鸠拖雨过前村。 乌巾山下三椽屋,问织翻经好闭门。 注释: - 雁齿桥西一径分:雁齿桥位于某地西面,桥下的小路分隔开来。 - 阴阴楼宇带斜曛:阴暗的楼宇伴随着斜阳余晖,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感觉。 - 柳边帘影清于水:柳边的帘影在水面上显得更为清晰透明。 - 涧底帆痕薄似云
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都相当深刻,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文化的厚重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花押分门御笔肥,竹竿勾勒粉霜微。 - 这是描绘一幅画或者一个场景。"花押"可能是指画作中的某个部分或元素,"御笔肥"可能是指这个部分的笔触饱满有力,"竹竿勾勒"则可能是用竹子做的笔画出的轮廓。"粉霜微"可能是指这个部分的颜色或者质感,像是霜一样的白色。整句话的意思是
【译文】 四月的杨花飞舞,满天满地的乱飘,多么狂放。秋江里芦花盛开,如同人的心情一样,各有冷暖。画眉短了又长,三起三眠真是难断。远方的青山和近处的柳树,请君来观赏,哪如蛾眉的古色古香。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 二十二首:词调名。 其六:指词调《鹧鸪天》中的第六阕。 四月:农历三月。 杨花:柳絮。 漫天扑地:形容杨花飘飞的景象。 太颠狂:太疯狂。 秋江:秋天的江水。 依样:依照的样子。 自是
注释: 正月,即农历正月。 高枝渐发黄,大堤官路各成行。 高枝,指柳树,因为正月正是柳条开始发芽的时候。 大堤官路,大堤上的道路。 承恩最是西园柳,火树春灯夜照将。 承恩最是西园柳,西园是指皇家园林。 火树春灯夜照将,用火树和春灯来形容春天的美丽。 生机动,气昌昌。 生机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天街酥雨草初芒,天街上的酥雨落在了刚刚长出的嫩草上。 天街,指京城街道。 酥雨,细如酥的雨。 草初芒
五月鸣蜩满上林,龙舟竞渡五湖心。 休夸琼岛能清暑,苕霅双溪水更深。 清颍曲,大江浔。 垂垂万树密难寻。 冰盘退食中朝贵,应羡披蓑卧柳阴。 赏析: 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奕绘。全诗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夏日景象,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月鸣蜩满上林,龙舟竞渡五湖心。”这句诗描述了五月时节,蝉鸣声声,如同乐音般悦耳动听,让人心情愉悦。而龙舟竞渡则是一项充满竞技性和观赏性的活动
鹧鸪天二十二首 其二 注释: - 一曲春灯选妓陪:春夜赏灯时,选择女子陪伴。 - 八旬老子讲经回:年近八十的老者在讲经。 - 臧仓与羊舌赤:古代两位著名的贤臣,因直言进谏而遭贬。 - 书画曾亡宋国来:指北宋灭亡后的元代。 - 全羽翼:全身羽毛丰满如翼。这里指鸟儿长出羽翼。 - 好冠腮:形容人长得漂亮。 - 将雏大似靖康哀:指雏鸟长大成人后,如同靖康年间的百姓一样遭受灾难与苦难。 -
诗句原文: 六月深丛乱噪蝉,树腰多系采莲船。晚来雷雨风如吼,吹损长条太可怜。 译文: 六月的丛林里,蝉叫声嘈杂不已,树腰间系满了采莲船。傍晚时雷雨交加,大风呼啸而过,使得那些长柳条受损,令人心生怜悯。 注释: - 六月:指农历的六月,夏季时节。 - 深丛中:在茂密的草丛中。 - 乱噪蝉:蝉声杂乱无章,非常吵闹。 - 树腰:树枝的中部或上部。 - 多系采莲船:很多都挂着采莲的小船。 - 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