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齿桥西一径分。
阴阴楼宇带斜曛。
柳边帘影清于水,涧底帆痕薄似云。
催戍鼓,近黄昏。
鸣鸠拖雨过前村。
乌巾山下三椽屋,问织翻经好闭门。
鹧鸪天其一
雁齿桥西一径分。
阴阴楼宇带斜曛。
柳边帘影清于水,涧底帆痕薄似云。
催戍鼓,近黄昏。
鸣鸠拖雨过前村。
乌巾山下三椽屋,问织翻经好闭门。
注释:
- 雁齿桥西一径分:雁齿桥位于某地西面,桥下的小路分隔开来。
- 阴阴楼宇带斜曛:阴暗的楼宇伴随着斜阳余晖,给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感觉。
- 柳边帘影清于水:柳边的帘影在水面上显得更为清晰透明。
- 涧底帆痕薄似云:涧底的帆船经过的痕迹如同轻薄的云朵一样。
- 催戍鼓,近黄昏:远处传来的鼓声催促着士兵们结束一天的工作,接近黄昏时分。
- 鸣鸠拖雨过前村:雨中鸣叫的鸠鸟掠过村庄,增添了一份生动的气息。
- 乌巾山下三椽屋:乌巾山下有三间简陋却温馨的屋子。
- 问织翻经好闭门:询问着是否应该放下手中的织机,专心于佛学的研究,并建议关上门。
赏析:
本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乡村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首句即用“雁齿桥西一径分”勾勒出村落的位置和道路的走向,为接下来的描写奠定了基础。接着,“阴阴楼宇带斜曛”与“柳边帘影清于水”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和景物的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则通过“催戍鼓”,“鸣鸠拖雨过前村”,以及“乌巾山下三椽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平凡与真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示了乡村的自然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