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诗句释义: 1. “箫局晨香袅”:描述了早晨箫声中飘来的香气。 2. “流苏晓梦还”:指的是在清晨的梦境中,流苏(一种装饰物)随风摇曳的场景。 3. “十三小女绿鸦鬟”:描述了一个年龄大约十三岁的小女孩,她的头发被做成了绿色的鸦形状。 4. “情似十三明月”:将小女孩比作十五的月亮,暗喻她的美貌或情感像明亮的月亮一样吸引人。 5. “未全圆”:这里可能是形容小女孩的美丽或情感尚未完全展现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诗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赏析,答题时先指出诗句的手法,然后再结合全诗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琼树蒙蒙映,红窗漫漫流”两句是写景,“琼树蒙蒙映”描写的是春日里树木的颜色,“红窗漫漫流”描写的是春天窗户上的帘子的颜色。“雪儿好为唱无愁”是说雪儿要为你唱歌。“休负一规亲切,照藏钩”意思是不要辜负这一规亲切的月色,来照藏钩游戏。“珠露从教湿
南歌子 咏别为黄芳亭作 碧藓摊钱地,红梨倦绣天。 画堂无那掩离弦,悔煞当时草草负芳年。 清泪沾银勒,浓愁入玉船。 不须听雨暂留连,只愿江山处处响春鹃。 注释: - 碧藓摊钱地:青苔像钱币一样铺满了地面。 - 红梨:这里用来形容红色的梨子或花朵。 - 无那:无可奈何,表示无法改变现状。 - 草草负芳年:没有珍惜美好的年华。 - 清泪沾银勒:眼泪湿润了银制的马络头。 - 浓愁入玉船
南歌子 又是乌西匿,初看雁北翔。 好与报檀郎:春来宵渐短,莫思量。 注释解释: - “又是乌西匿”:指的是天空中乌鸦飞向了西边。 - “初看雁北翔”:描述的是最初看到大雁向北飞翔的情景。 - “好与报檀郎”:表示愿意向某人报告或分享这个美好的消息。 - “春来宵渐短”:春天到来,夜晚的时间似乎变得更短了。 - “莫思量”:不要多想或过多地思考。 赏析:
南歌子四首其二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之情的诗歌,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浅笑眉舒恨: - 浅笑:女子轻轻一笑,带着些许含蓄和期待。 - 眉舒恨:她的眉头舒展,似乎在表达一种深深的愁绪。 2. 微词脸晕潮: - 微词:女子用轻柔的话语表达不满或忧虑。 - 脸晕潮:形容她的脸色因情绪激动而泛起红潮。 3. 偷近楚宫腰: - 偷近:形容女子偷偷地靠近某人。 - 楚宫腰:楚楚动人的腰身
南歌子四首 其三 茜袖凝香重,银灯照影娇。 人去月痕消。 画堂空似水,可怜宵。 注释: -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一位女子穿着茜色的袖子,香气浓郁,她站在月光下的身影显得格外娇美。 - 接下来描述了这位女子离去后,月亮的光影也随之消散,只剩下空旷的画堂和寂寞的夜晚。 - 下片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孤独和空虚的感受,仿佛整个画堂都像水一样清澈透明,而自己却在这样的夜晚里感到无比的凄凉和无助。 赏析:
南歌子四首 其一 月上轻罗扇,凉生小画衣。 玉腕又重携。 曲池风吹定,水萤飞。 注释:月亮升起在轻轻摇曳的罗扇上,凉爽的气息从薄如蝉翼的小衣服中透出。手腕纤细如同玉制,又被你紧紧握住。曲池边的清风已经吹得我心神不定,而池塘里闪烁着点点萤火虫的光。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夜晚的闺房中,被微风拂动的轻纱所围绕,她感到清凉,同时也感到了某种不安。她的手被一个男子紧紧握住,他的眼神似乎有些迷离
诗句解读 - 玉臂符初换,银纱色更新:描述女性更换了手臂上的饰品和新的衣物。 - 新妆罢,一含颦:暗示女性刚刚完成了化妆。 - 碧罗团扇底,见红鳞:描绘女性手中的团扇(一种古代的扇子)上有红色的鳞片装饰。 译文与注释 《南歌子四首》其四 玉臂上的饰品刚被替换,银纱衣也换成了新款式。 刚化完妆,她微微皱起眉头。 手中那团碧绿如罗的团扇,上面绘有红色的鱼鳞图案。 赏析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述
【注释】 南歌子:词牌名。张绮绮:唐代女艺人,善歌舞,多才艺。金船:即“金杯酒”。《太平御览》引《太真外传》:“明皇与宫人日游九华宫,酒酣则赐之金樽美酝,号为‘内酒’。”石叶:一种香草。熏:用香料薰人。消魂:形容非常迷恋,神魂颠倒。月中闻:指在月光下听她唱歌。 【赏析】 此词为咏歌女张绮绮之作。首句写张绮绮的歌声之美,使人如醉如痴;二、三句写其舞姿之美,令人目不转睛,流连忘返
【注释】 桂花小舟在江中行驶,望着荷花映照的水面清香袭人。无数紫色的鸳鸯在水中嬉戏。美丽的月亮洒在江面上,仿佛拂过了罗裳衣襟。 【赏析】 词人乘着一艘装饰着桂花的小舟,沿着曲折的河道,在早秋时节游览西湖。湖面波平如镜,倒映出荷花的影子,散发出缕缕清香。湖上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水中游戏,相互追逐。一轮皓白的明月从天空冉冉升起,把柔和的光芒洒在平静的江面上,仿佛是给江上的罗裳衣襟拂去了尘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