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注释】 南歌子:词牌名。 雷轻转:闪电像轻轻转动一样。 塘前雨乍晴:池塘的东面刚刚下过雨,现在又放晴了。 偶然:突然。 放荷声:荷花开放的声音。 蜻蜓:一种蜻蜓,喜欢在荷叶上停留或飞来飞去。 珠迸琴弦滑:指弹筝时,筝弦上的珍珠似的小疙瘩脱落,发出清脆的响声。 香添笛韵清:指闻到笛子的香气,使笛子的音调更清丽。 青峰:青山。 湘灵:湘水女神。相传她曾到洞庭湖游玩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释义和赏析: 南歌子 祀灶日闻爆竹声 这句诗描述了在祭祀灶神的日子,听到了爆竹的声音。爆竹声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之一,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用爆竹来驱邪迎福。这里的“祀灶日”指的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传统上是祭拜灶神的日子。 发发寒初破,沉沉梦正惊 这句诗描绘了初春时节寒冷尚未完全消散,人们刚刚从梦中醒来,感受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寒意
注释: 1. 似柳应同韵,疑花未解羞。 注释:像柳树一样应和韵律,就像花朵没有羞涩。 2. 惯抛白足上危楼。 注释:经常把脚上的白鞋子扔在高楼顶上。 3. 喜折连枝果叶、插人头。 注释:喜欢折断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和叶子,把它们插在头上。 4. 生熟居然异,形声迥不侔。 注释:生熟之间竟然不同,形状声音完全不同。 5. 怪来行立总如猴。 注释:奇怪的是行走站立的时候总是像猴子一样。 6.
这首诗的原文是: 《南歌子·同余吾太史题美人册子》 宝髻三三夜,兰襟九九辰。 盛时梳裹一番新。 只恐仙风吹去掌中身。 绣被焚香懒,春镫梦里频。 十三模样惯含颦。 不及猧奴犹得暂时亲。 注释: 1. 宝髻三三夜:宝髻(发髻),三三夜(晚上),指美人夜晚梳妆的美丽发髻。 2. 兰襟九九辰:兰襟(衣襟),九九辰(星宿名),指美人早晨穿戴整齐的美丽衣襟。 3. 盛时梳裹一番新:盛时(美好的时候)
南歌子·对菊 注释: - 西风瘦:指秋风吹过,带来凉爽的感觉。 - 夜雨寒:指深夜的雨冷冽而湿润。 - 画栏杆:用来形容精美的栏杆或围栏。 - 霜讯:指霜冻的讯息,即天气转凉。 - 陶彭泽:陶渊明,字元亮,曾任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 - 李易安: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诗人,曾为易安居士。 - 故园三径:指故乡的小路,象征着家乡的美景和回忆。 译文: 秋风卷起帘幕,夜雨带来清凉,花开花落之间
《南歌子 秋夜寄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作者在黄州时。此词描写了作者夜晚思念远在外地的家人和友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和友人的怀念之情。 金篆三更澹,银灯半壁红。 【注释】金篆:金质的印章;三更:古代用十二时辰计时法,一夜分五行,每行又分五刻,三更即半夜时分。淡:指灯火微弱。银灯:银质的灯笼,这里指室内的灯光。半壁:指房间的一半。红:指灯光映照下的红色。
南歌子 山阴道上 金碎明霞散,脂红落日悬。 晚来乡思蓦悠然。 遥想当楼残照、小窗间。 注释:在山道上的傍晚,金碎的霞光散落如云,胭脂般的夕阳悬挂天际。我突然感到一阵乡愁,仿佛遥想着那天楼上残留的夕阳余晖和窗户间的小窗。 渔梦醒残月,江村起曙烟。 注释:我在渔家梦中醒来,看到残月还未退却,江边的村庄刚刚升起清晨的薄雾。 晓来乡思蓦悠然。 注释:天刚亮的时候,我的乡愁又一次涌上心头。
南歌子 旧历七夕为新历八月十九,戏对双星,率成此解(1912壬子) 卐字同心结,花针七孔穿。 翠梭织罢思缠绵。 准备宵来好梦十分圆。 仙界仍今夕,人间似去年。 银河依旧鹊儿填。 不道佳期误了卌余天。 释义: 这是一首描绘七夕夜的词,以“卍”字为中心,象征两颗心紧紧相连。用“花针”和“翠梭”分别形容织女织布的动作,表达了思念之情。整首词通过描绘七夕夜晚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期待。
注释: 1. 镇日熏香坐,凝妆悄倚栏。 2. 东风也自不曾闲。 3. 吹得花开花绽、又吹残。 4. 叶底莺声滑,梁间燕语蛮。 5. 十分心事说应难。 6. 只是背人尝把、泪珠弹。 译文: 整天坐在香里熏着,静静地倚着栏杆。 春风也从来没有闲着。 吹动花朵盛开又凋谢。 在树叶下面燕子的叫声很轻, 在梁间燕子的叫声很大。 心里的很多事情说出来很难。 只是背对着别人才敢把眼泪弹出来。 赏析:
南歌子:词牌名。 西湖夜泛:在西湖上泛舟赏月的夜景。 镜展娇如雪:比喻女子皮肤白净,就像镜子一样明亮。 衫轻怯受风:形容女子穿着轻薄的衣服,像风一样飘逸。 薄阴偏觉鬓丝浓:指女子的头发因为微风吹拂而显得更加浓密。 独喜清秋无暑、画船空:独自享受着清凉的秋夜,看着空荡荡的船儿。 频劝杯中绿,微添酒后红:频繁地劝饮绿色的美酒,慢慢地品尝红色的美酒。 银筝一曲手玲珑:用银色的筝弹奏一曲优美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