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柳应同韵,疑花未解羞。
惯抛白足上危楼。
喜折连枝果叶、插人头。
生熟居然异,形声迥不侔。
怪来行立总如猴。
拗得脆蛇寸寸、啖同游。
注释:
- 似柳应同韵,疑花未解羞。
注释:像柳树一样应和韵律,就像花朵没有羞涩。
- 惯抛白足上危楼。
注释:经常把脚上的白鞋子扔在高楼顶上。
- 喜折连枝果叶、插人头。
注释:喜欢折断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和叶子,把它们插在头上。
- 生熟居然异,形声迥不侔。
注释:生熟之间竟然不同,形状声音完全不同。
- 怪来行立总如猴。
注释:奇怪的是行走站立的时候总是像猴子一样。
- 拗得脆蛇寸寸、啖同游。
注释:拗得脆蛇(形容非常柔软),吃起来像一起游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古州道中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似柳应同韵,疑花未解羞。”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惯抛白足上危楼。”一句,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喜爱之情。这里的”危楼”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挑战,而诗人则以轻松的态度面对这些困难。
“喜折连枝果叶、插人头”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里的”连枝果叶”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富饶,而”插人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生熟居然异,形声迥不侔。”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里的”生熟”和”形声”分别代表了事物的成熟程度和形态特征,而”居然”和”迥不侔”则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怪来行立总如猴。”一句,诗人通过对猴子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感慨。这里的”猴子”象征着生活的无常和多变,而”行立总如猴”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接受和适应。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感染力。